时值初夏,清晨太阳还没有冒出头,鸟儿已经在青山绿野间觅食嬉戏,鸟鸣悦耳,微风拂面。贫困户左小爱也早就在家附近的丝瓜络种植基地里忙活起来,挖穴、施肥,动作利落。左小爱是汤沟镇大新村人,丈夫身体残疾,两个孩子都在上大学,家庭较为贫困,自从2018年村里依托合作社发展特色种植业基地,种植了45亩的药用丝瓜络,她就有了一份固定工作。“当时听说村里要种丝瓜搞扶贫,我心里还在想,丝瓜这么便宜的东西,哪能帮助咱老百姓致富啊,没想到现在不仅能给我带来一年一万多的收入,还带动了十几户村民一起种植丝瓜呢。”左小爱说道。
一般来说,丝瓜只能充当菜肴,而丝瓜络过去只能用于刷锅洗碗,因为它价格低廉,大家从来没有注意到,这种便宜货里还潜藏着巨大的商机。与普通食用丝瓜不同,大新村种的丝瓜又粗又长,平均长度在1米以上,大新村党总支书记杨信来告诉笔者,这种丝瓜采摘后要去皮去籽晒干,只卖丝瓜络,丝瓜络经过加工制作,可以制成有机布鞋、拖鞋、儿童枕芯、浴具等100多种不同用途的生活用品,是优质天然的居家材料。同时丝瓜络具有通经活血化瘀等保健作用,是优良的中药材,作为新型的特色产业,丝瓜络具有很好的销售市场和发展前景。“村里和亳州的药材市场达成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算下来每亩丝瓜络纯收益在近3000元,效益是之前种水稻、油菜等传统农作物的3、4倍。”
除了村集体合作社以外,大新村还有一座特色种养业扶贫基地——枞阳县璇琪家庭农场,该农场既种植了丝瓜络,又种植了近年来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瓜蒌,利用“合作社+扶贫基地+农户”模式,让贫困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务工、自种丝瓜和瓜蒌等多种方式参与经营,据了解,大新村共有46个村民在基地和合作社务工,其中贫困户11人,12户在自家农地上种植了瓜蒌和丝瓜,成熟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今年我们主要是想把村里剩下的闲置土地全部流转过来,形成集中连片的丝瓜络和瓜蒌种植,增加产量、扩大市场竞争力,另外我们还在瓜蒌架下套种了药用白芍,今年还是第一年试种,想看看效果怎么样,如果成功的话,我们会将土地利用最大化,只要有一条可以带动村民致富的路径,我们都要去走一走,不试试怎么知道走不走的通呢?”杨信来笑着说。
通过种植丝瓜,出售丝瓜络,参与务工,大新村不少贫困户的年收入增长3-5倍,成功脱贫。在带动周边农户增收致富的同时,去年也为村集体带来了10万+的收入。2019年,大新村种植丝瓜络和瓜蒌面积达到300亩,被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认定为枞阳县丝瓜络、瓜蒌特色产业村。(乔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