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乡贤。麒麟镇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乡土文人、社会能人、身边好人、乡贤达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补位乡村治理,拓展乡贤人士“乡情粘合剂”“和谐疏导阀”的空间,较好地发挥新乡贤在乡村治理的“桥梁”、乡村振兴的“帮手”、乡风文明的“榜样”作用。
乡村治理的“桥梁”。为了有效化解村民中的矛盾纠纷,该镇通过乡贤理事会、乡贤调解员、乡贤宣讲员等形式,邀请新乡贤参与乡村文化治理,传承和弘扬乡村文明。邀请了一些知法懂法、公道正派、善于表达的“两代表一委员”、致富能手、退休人员等加入“乡贤理事会”队伍,利用他们贴近老百姓的身份优势,按照“宜解不宜结、宜化不宜积、宜减不宜增”的原则,及时就近为村民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赢得了村民信任,取得良好的矛盾调解效果,真正做到矛盾纠纷解决在一线、化解在基层,实现了“小口角不出村、大是非不出镇”。例如在调处该镇村民吴某与赵某邻里矛盾纠纷时,新乡贤宣讲员动之以“情”地讲解“桐城六尺巷和枞阳礼让、先让村来历”的典故,将德治的家训教育引入调解之中,让群众领悟“传唱礼让先让家训、诵读千里经典家书”是最美家庭的幸福密码,努力营造起家风清正、和谐有爱的社会氛围。同时讲解布袋和尚插秧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的至玄至妙人生哲理,让矛盾双方懂得掌握进退,能够容忍和谦让。并对矛盾双方加强政策法规的宣传,通过宣传教育,引导矛盾双方通过行政复议、仲裁、司法诉讼等法定渠道解决问题。新乡贤极大地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成为了拉近党群关系的纽带。
乡村振兴的“帮手”。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岱鳌村属于省级贫困村,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贫困村。为带动贫困户村脱贫,该村充分利用村闲置的集体荒山,种植白茶,白茶基地一期150亩建成后,找什么人来承包经营,日常管理?村两委绞尽脑汁,通过开展“寻找新乡贤”活动,将本村的在外地搞建筑的新乡贤姚雨生请回来承包经营。新乡贤带来的不仅是资金和项目,更有智慧与思想。由于采用了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节约了水资源,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减少水体面源污染和土壤有毒物质的积聚,减少地下水的入渗量和土壤养分流失,利于茶叶生长环境的改善。加上岱鳌山奇峰峻岭、溪流环绕、云雾飘渺、气候湿润的自然环境,他经营的茶园根深叶茂,芽肥叶壮,生产出来的茶叶达到色香味形俱全,它的整个白度,可与安吉白茶相媲美。白茶基地的土地整理、栽苗、除草、施肥、打药、维护,每年解决12位贫困户长期务工及260人次临时务工,带动14户以上贫困户每年每户务工收入不低于2万元。目前白茶长势良好,基地建设规范标准,2020年底其种植面积即将达到500亩。实践证明,新乡贤正成为农村党组织的参谋,群众心中的贤者,乡村振兴的帮手。
乡风文明的“榜样”。詹勇在他自己创办的枞阳县绿洲苗木花卉合作社培育出高端景观美化型苗木,获取多项发明专利。他平时志愿担当公益使者,捐资助学助困,十几年如一日救助素不相识的贫困学生和困难群众。他执着于扶危济困的德善事业,带动9个贫困户家庭脱贫致富。疫情爆发,他逆行而上,捐钱捐物并组成志愿者小分队日夜坚守,助力疫情防控。他说只想“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行些善事积财积德积平安”。他把坚定的信念镌刻在麒麟镇坚实的大地上,点亮了困难群众心头上的点点灯火。疫情防控捐款有他,长年捐助贫因大学生上学有他,防汛抗震救灾捐款有他,捐款几次,一共捐了多少钱,对他来说已记不清,但只要看到麒麟镇困难群体有需求,他就会伸出援手,他用实际行动诠释苗木经营者的责任与担当,充分展现出宅心仁厚的情怀。现在,他还依然在默默地资助着4名贫困学生上大学和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这首汉乐府诗集《长歌行》里的诗句,与其说是对青春时光的美好礼赞,不如说是对施德行善者的精彩诠释。搏击商海唱大风的精彩,感恩社会志为奉献的义举,他鲜为人知的心血与汗水、失败与成功的艰辛创业历程和志在奉献大爱无疆的善行义举,无不令人心生敬佩!(姚自强)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