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从贫困户蝶变成章百万

时间:2020-05-13 11:34:46

  “今年龙虾市场行情很好,早上卖了7000多元,虾子刚出水,就被抢走了。”53岁的枞阳县横埠镇横山村农民章五华笑着说。这位憨厚农民用自己的智慧、胆识、汗水为新时代农民致富树立了标杆,他不但自己脱贫致富,还为贫困户脱贫贡献了自己力量。

  一场病,自己进入了贫困户

  1998年8月的一天晚上,正在江苏做瓦工的章五华,突然吐血晕倒,被工友们紧急送到医院抢救,经诊断为十二指胃溃疡,加上胆囊又不好,住了20多天的院,化除了全部积蓄,还借了债,重要是不能负重,只得回家养病,家里三个孩子正在上学,还有年迈的父母,只有妻子汪四苹既要在外干农活,又要照顾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2009年,为更好的照顾孩子读书上,他和妻子商定,不外出外工,在家种田,他借钱流转新庄村897亩圩田进行耕种,可自己和妻子没日没夜的做,一年下来扣除圩田耕种成本和家庭开销,自己生病欠下的债,还是无钱还。2014年被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这可把性格要强的章五华愁坏了。“贫困户,对我的压力非常大,见到别人总不好意思,晚上做梦,好象都有人笑我是贫困户,我要苦干!我要奋斗!我要创业!我要脱贫!”章五华激动地说。

  稻虾连养,创业致富

  2012年,章五华就尝试在稻田里养龙虾,不过只是小搞,不敢大面积投放饲养。2014年,章五华到江苏学习稻田养龙虾技术,当年就一次投入100多万元,将流转的新庄村和横山村共1197亩圩田,全部投放了龙虾,他索性吃住在圩内,不分昼夜,精心饲养,春夏季节,龙虾上市,章五华一晚投放近千只地笼,第二天凌晨2点多就起床收龙虾,一直干到上午8点,人全在水中,有时冷得手脚都硬了,不论刮风下雨都要这样去做,一季龙虾收完,人累倒了,可功夫不负苦心人,光龙虾纯收入达20多万元。

  “现在种水稻成本太高,单纯种一季稻,获利太少,遇到特殊年景,种一季稻还要亏本,只要套种,不让田闲着,人辛苦点,保证有利可得。这边300亩种生态有机稻,稻一收割完,马上向田里灌水,5500只齐毛鸭就投放饲养,年内可出售,一只鸭纯利用10元,也有5.5万多元收入;这边897亩,单季稻收割了,我立马投放龙虾。稻、虾、鸭套养,加上圩埂上种些黄豆,养了三头猪和300多只鸡,一年纯收入几十万,还是没问题。”章五华站在大埂上指着两边的圩田笑着说。

  章五华的“稻、虾、鸭套养”种养模式得到大家认可,实现了稻虾鸭综合创收,达到“双千”工程的目标,为其周边农户提供了示范带动作用,有效带动农户增加农业收入。同时,稻、虾、鸭种养,有效减少和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2017年12月30日,省农委在合肥主办“全省稻虾综合种养绿色生态模式”经验交流会,章五华作经验交流发言,他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赢得省、市专家和同项们的高度称赞。同时也荣获得省农委颁发的“2017年全省稻虾综合种养绿色生态模式”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枞阳县科技进步二等奖,2017年,章五华领取了《脱贫光荣证》。更重要是他购买了五台大中型机械,种田基本用上了机械和无人机。

  家庭农场致富基地

  2017年5月,章五华又注册了“枞阳县五华家庭农场”,农场成员大部分都是贫困户,69岁的王刚正是新庄村贫困户,他在五华家庭农场做管理工作,平时管管稻田里的水,给鸭喂喂食等手边事,月工资3000元。“章五华夫妻可好了,心痛我们这些贫困户,在他这干活我们有尊严,吃饭一个桌,干事一块田,我在这干了五年,心情舒畅!”王刚正笑着说。又何止王刚正一人,在五华家庭农场就有6位贫困户长年务工,年人均纯收入20000多元,如今全领取《脱贫光荣证》。农场用工高峰时,周边70多人都来参加,其中贫困户就有15人务工,对这些临时用工,章五华当日结算兑现资金。2019年,枞阳县五华家庭农场创收100多万元。(王彬)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乔婷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