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司空见惯的作物秸秆和枯木落叶,经过机器“消化”变成利用效率高的颗粒燃料。近日,这种生物质燃料生产线被引入官埠桥镇,一年有望“吃”掉2万吨秸秆枯木,变废为宝的同时,还将有力地推动当地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8月28日,安徽农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入生产,只见几台机器被安置在宽大的车间里,植物秸秆、枯木败叶等原料经过粉碎、压缩、定型等工序后,变成了一颗颗细圆柱形的生物质颗粒燃料。
“这是镇里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新型环保能源项目,生产车间的原料都是从本地和周边乡镇收购,多是扔弃的秸杆、农林枝杆等,这些扔之无用、烧之有害的弃物通过加工,变成了新型颗粒燃料,不仅体积大大减小,还可以替代燃煤。”官埠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投资1.1亿元,自去年9月份开始开工建设,目前生产线已全部正式投入运行,用工人数30多人,其中贫困户占7成。
据了解,生物质燃料利用转化率一般可达到95%以上。按此通行标准,该企业的生物质燃料生产线,一年可消耗相关原料2万吨。“我们按照每吨秸秆260元,枯木300元的价格,向周边村民进行长期收购。”企业负责人何克平说。
该项目的建设投产,替过去被村民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的农作物秸秆找到了出路,一方面促进周边村民就近就业,另一方面还能减少过去因就地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火灾隐患,助力人居环境的改善。(乔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吴玉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