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为进一步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推动广大农村呈现“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全新面貌,麒麟镇把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小集镇环境综合整治,真正让乡村美景“如画”。
直击“痛点”,垃圾收处不留死角。为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麒麟镇结合实际,把资金更多地投向农村垃圾治理方面,通过增设村级公益岗,落实贫困户本地就业,开展“五清一改”村庄清洁行动,按照“户投送、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模式,确保垃圾不落地,各类废弃物规范处置。镇域内常年投放垃圾桶1500余只,年均投入人力100 多人次,出动机械运输车辆,包括转运车辆600余次。仅上半年,累计清理生活垃圾2200吨,建筑垃圾200吨,其他杂物50吨,总投入资金200万元,全镇实现了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覆盖、常态化。该镇还通过板凳会、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等活动形式,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充分调动和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流动字幕、微信群、qq群、入户宣传等多种渠道进行宣传,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家喻户晓;通过开展专题讲座、主题宣传、志愿者服务等多种形式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参与意识,使其积极、主动、全面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全过程,真正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主体。
抓住“重点”,治理污水守青护绿。为改善污水处理现状,该镇投资800万元新建了一座日处理污水1000吨的集镇污水处理厂和12公里集镇污水管网,实现“应收尽收”,做到了污水全收集、全处理。随着污水处理项目的建成运行,过去曾受到污染的河道都得到了还清,水环境得到了较好治理。麒麟镇目前开展“五清一改”村民组数358个,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63.2吨,清理村内沟塘数量22口,清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35.1吨,发动农民群众投工投劳数量545人次清理乱搭乱建79户,清理废旧广告牌427个,清理无功能建筑面积171平方米,清理残垣断壁37处,开展进村入户宣传教育数量108次968人。在新安、岱鳌、阳和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活污水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模式、“就势造景、就地取材、就近创业”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镇还紧紧围绕“绿色发展、生态优先”战略,扎实开展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加大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监察力度,突出生态品质优势,实施规模化绿色生产,非洲菊鲜切花、造型小叶榆、罗汉松苗木、安吉白茶、无花果等生态产业遍地开花,“农村优美环境佳”效应初步显现。
解决“难点”,改水改厕普惠民生。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虽小,关乎民生。麒麟镇党委、政府将农户改厕作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点,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等工作相结合,把农村改厕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任务,列入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把改厕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内容列入全镇人居环境整治要求,以改厕为突破口,完善各村基础设施,做实改厕小事,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2018对梅花村、石婆村改厕共890户,2019年对新安村、阳和村改厕共700户,几乎旱厕全封。对于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岱鳌村重点建设有利于后期发展农家乐、民宿、饮食便利店等的高标准卫生厕所。“改厕”改的不仅是群众的如厕条件,更是改变大家的卫生习惯,让农村的人居环境好起来,麒麟镇把改厕知识宣传作为“农民精神文明健康促进行动”的重要内容,宣传教育进村进户,通过示范带动、组织志愿者现身说法等方式,让广大农民切实转变观念,提高素质,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
“水更绿了,树更多了,环境更美了,我们的幸福感也更强了。”近年来麒麟镇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镇”“安徽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安徽省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在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该镇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要求,实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整村推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立足资源禀赋、培育特色产业,推进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有效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姚自强)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