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我佩服的人不多,郑书记就是其中一位,他经常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农业生产,‘农业专家’就是不一样。”枞阳县金社镇星河村村民陶善取一提起郑学敏赞不绝口。12月8日,笔者来到星河村,在享堂组一处油菜地里见到了郑学敏,他正在指导村民陶善取做好冬季油菜田间管理。
郑学敏从安徽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铜陵普济圩集团公司工作,2016年5月,他毅然来到星河村驻村帮扶,2017年4月任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4年多时间的帮扶经历,使郑学敏这位农业的“土专家”变成了懂脱贫、会帮扶的“领路人”。
走出脱贫新思路
驻村以来,郑学敏走村入户,经常与党员、村民代表和村民促膝谈心,结合帮扶单位农业产业化优势,制定了星河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一个多月时间,郑学敏走遍了全村67户贫困人口,他了解到不少贫困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只是他们家庭成员中因病因残等一时陷入贫困。要想让他们稳固脱贫,获得可持续性收入,就要引导他们因地制宜发展产业,由“输血”扶贫模式向“造血”扶贫模式转变。让老百姓脱贫,关键是找到能致富的产业,他根据每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与村“两委”一起制定了“一户一方案,一人一措施”,积极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门路”。在他的帮扶下,贫困户周宗礼、汪华等养起了土鸡。2020年引导30户贫困群众发展特色种养殖业,5.35万元补助资金全部打卡发放到位。
2020年春节期间,郑学敏大年初三就赶到星河村,共同抗击疫情。贫困户汪华准备春节期间销售土鸡,疫情来袭,上百只土鸡滞销。郑学敏了解情况后,积极开展抗疫消费扶贫活动,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抗疫消费额3.2万多元。
念好发展新动能
星河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青年圩、高圩水面承包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郑学敏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长,动员村集体发展特色种养殖业,念好发展新动能。在帮扶单位普农集团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村集体流转土地25亩,2今年又流转了50亩土地,建起了金蝉养殖基地。从扶贫项目的选址、规划、种植柳树、投放金蝉卵……,郑学敏亲历亲为,手把手指导务工贫困劳动人员管理金蝉养殖基地。“我在这里打零工,平时除草、施肥、蝉卵投放什么的,都是郑书记在场指导,他是咱村‘农业专家’嘛!”该村贫困户章传艮说。据了解,金蝉养殖预计年增加村集体收益10万元以上,盘活了村集体经济,14名贫困人口增加了季节性务工收入。
郑学敏与村“两委”干部共同努力,星河村集体经济发展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升。2020年章庄片硬化水泥路面2.77公里,村组主道路安装路灯39盏,新建了为民服务大厅和老年活动中心……。“郑书记不怕吃苦,敢于奉献,没有一点架子,和咱老百姓打成一片,村里这几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星河村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党员章祥义对郑学敏驻村帮扶工作赞不绝口。
擎起群众新希望
郑学敏数年如一日,关心群众疾苦,始终把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居住环境作为驻村扶贫的重点。2020年5月,该村五保贫困户章礼维患风湿病,行动不便,郑学敏得知情况后,驾驶私车将其送往枞阳县惠和医院治疗,因医治及时,章礼维没过几开就出院了。据该村党总支书记钱珍介绍,郑学敏经常免费开车送病人到医院,并看望住院病人,帮助贫困户网购生活必需品,帮助贫困户谋划发展特色种养业,村里五保贫困户周正武部分生活用品都是他帮助购买送去的。
该村在家的贫困人口多数行动不便,很少出远门,郑学敏隔三差五入户走访,帮助贫困人口采购一些生活用品。“郑书记为大伙脱贫致富的事操了不少心,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咱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感谢郑书记,感谢党的好政策啊!”周正武深有感触地说。
郑学敏驻村工作以来,心里装着群众,却亏欠家人太多。据该村党总支书记钱珍介绍,他的爱人王云2002在普济圩农场边开了一家农资店,他为了扶贫事业,2018年让爱人关停了农资店,并聘请保姆照顾瘫痪9年在家的老母亲,他本人全身心地投入到村扶贫工作,能做到这一点确实不容易,他是星河村脱贫致富的“领路人”。“扶贫的工作虽然累,但特别值,我希望运用所学知识为星河村发展出一份力,助力乡村振兴。”郑学敏接受采访时说。(吴志敏)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