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枞阳镇:“抱团发展”助脱贫

时间:2020-12-10 21:22:59

  “以前我们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在家种庄稼,但我们自个儿在地里摸索着传统种植方式,既累,收益又差,现在和其他人在一起加入农场合作发展,不仅不愁销路,还能拿分红,很不错。”枞阳县枞阳镇五一村贫困户钱立达在该村荷叶田田农庄里一边干活一边说道。

  在荷叶田田农庄周围,一片广阔的稻田里,一眼望去是一览无余沉甸甸的黄色,水稻都长得极为茂盛,大型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所到之处,水稻连秆带穗瞬间被切断,金灿灿的稻谷哗哗地从收割机中流入袋里,几株调皮的稻谷躲过了收割机,却躲不过手拿镰刀的农民朋友们。割稻、脱粒、稻谷入袋一气呵成,一车稻谷很快就装满了,装袋、打包、搬运,一派忙碌景象。“以前自己种田的时候,一到收割的季节,为了节约成本,只能采用人工收割的方式,全家上阵都要两三天才能割完,还要把割完的稻子挑回去,再进行脱粒,全部完工加在一起最起码要五天,现在和周边的其他大户一起合作种植,面积大了,统一用收割机收割,半天就完成了所有工序,又快又省事。”

  装好的稻谷被统一送往恩胜现代家庭农场,来来往往的工人们将颗粒饱满的新稻集中在农场大院内摊铺晾晒,等晒足了日头,再运到车间进行机器分拣、脱壳、装袋,白花花的大米就这样生产出来了。90后小伙田祥俊是恩胜现代家庭农场的当家人。几年前,他和许多同龄人一样,大学毕业后去了大城市,谋一份稳定的工作,成家立业。让人没想到的是,2015年他和妻子回到枞阳,接过了父辈的恩胜现代家庭农场,从一名城市白领变身新型职业农民。

  在五一村有着许多种植大户,大家都各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奋斗着,用商业理念和知识来经营农场的田祥俊想到,分散经营不如抱团发展,拧成一股绳,打造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观光示范区,壮大团队力量的同时,还能带动周边小农户的发展,大家只管专心种植,加工、销售都不用愁。

  说干就干,他当年就整合了十几户种植大户的一千多亩田地种植水稻,采取“龙头企业+贫困户+基地”的运营模式,助力五一村发展农产品种植。由恩胜现代家庭农场运营生产、技术指导、采购销售,农场吸纳了20多名长期雇工和100多名季节工,让他们人均年增收6千元至5万元。

  这种“产、供、销”一体化的农业产业精准扶贫模式,解决了贫困户“不知道种什么、不知道种多少、不知道怎么种、不知道卖给谁”的根本性问题,确保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2015年后,农场又流转了2000亩水域,开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大片荷叶田已经成为了标志性景观,农耕博物馆、茶楼、儿童乐园、酒店等基础设施也建设完成,未来还能开展水上娱乐休闲活动。每逢节假日,都有很多人来园区里游玩,一边欣赏着园区内的荷叶田,一边带孩子在亲子乐园里共享天伦之乐。之前抱着观望态度的人看到示范园区发展的越来越好,也纷纷加入进来,目前周边共有近80名农民在园子里务工,户均增收6千元,其中贫困户十余户。”

  几栋整齐划一的排屋伫立在荷叶田田农庄的入口处,曾经分散而居的村民如今集中居住在这些三层小洋楼内,享受集体经济带来的红利。傍晚时分,有人在门口拨弄花花草草,有人在屋旁的菜地里摘菜,生活舒适而安逸,颇有陶渊明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园区内的草坪上,工人们一边谈笑一边修剪枯萎的花枝。孩子们在乐园里开心的玩耍,谁能想到,曾经一个主要靠务农来维持生活的村庄,发展成如今的模样,新修好的G347从农场中间穿过,就像一只展翅的蝴蝶,充满着对未来的憧憬。(吴竞适、乔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