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虽然寒风瑟瑟,但在枞阳县藕山镇新开村马圩组贫困户何仕伍的家庭农场,一点也看不出冬闲的景象:宽阔的村村通水泥路从农场边经过,四通八达,路的宽阔处,总能看到堆放整齐的袋装稻谷;一辆辆大货车停在路旁,等待收购装运,商贩们与种田大户洽谈买卖,讨价还价……
何仕伍正在田里打边沟,听说有人来访,他放下工具,径直沿着坝埂走来。在路旁的看护房,我们攀谈起来。
因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两个孩子读书,妻子体弱多病,2014年何仕伍家被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虽然享受到教育、健康等多项扶贫优惠政策,家庭困难得到一定缓解,但何仕伍天生不是那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的人,他决心学门技术,早日脱贫致富。
近些年藕山镇稻虾养殖很红火,何仕伍决定拜离家较近的金江特种水产养殖合作社负责人、县龙虾协会会长方爱春为师。得知何仕伍的想法,方爱春十分高兴,要求他先小面积试养,平时鼓励他多参加相关培训,并在虾苗放养、成虾销售等方面提供一条龙服务。尽管头两年小打小敲,养龙虾、种水稻,加上打零工,何仕伍还是年年收获不断,2016年他家成功实现脱贫。
脱贫只是起点,致富才是根本。掌握一整套技术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何仕伍决定放开手脚大干一场。2019年,他东挪西借15万多元,一次性流转田地70亩,承包期5年,购置投料机、水泵、地笼、三轮车等必需设施,申请注册“何仕伍家庭农场”。为全身心投入,他在田旁建起看护板房,架起电、打了水井,吃住在农场。由于勤劳用心、经营有方,在当年市场行情不太景气的情况下,何仕伍凭借其龙虾个头大和优良品质,销售收入达到10万元。今年农场种植“两优179”杂交稻60亩,实行稻虾混养,收入突破12万元。同时实现多种经营,建起养圈,引进11只玻尔山羊种羊,养鸡100只,开挖2个水塘养鱼……随着经营品种的逐渐增加,农场综合效益在不断提升,何仕伍的经营思路也在不断拓宽:加宽机耕路,路两边种果树,开辟专门田块种蔬菜,利用羊粪、鸡粪作基肥,完善排灌设施,实现水面可调节,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真正实现长期稳定脱贫。 (何华彬文歌)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