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创业就业好,方便照顾老和小。”在枞阳县麒麟镇隆德服饰有限公司扶贫车间,这里是一片繁忙有序的景象,贫困户王小燕笑着说,在这里上班每个月大约能挣3000多元,而且顾家挣钱两不误。
今年以来,枞阳县麒麟镇紧紧抓住疫情防控形势下劳动力市场重新“洗牌”的窗口期,在危机中孕育新机、于变局中开启新局,奋力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有力稳住贫困群众增收“钱袋子”。一是实招硬招“送岗位”。通过送政策、送培训、送补贴等方式,为贫困劳动力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全面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在稳定原有员工的基础上,对建筑开发、食品加工、扶贫车间、扶贫作坊、农村电商、餐饮服务、苗木花卉等领域,尽量多的自我挖潜用工务工的就业岗位。二是竭尽所能“保岗位”。开发扶贫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贫困群众就业,助力脱贫攻坚。发挥中小企业在稳岗中的重要作用,“一企一策”制定复工复产方案,“一事一议”协调保障企业生产要素,打通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堵点,促进中小企业多开发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工种,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加大农村“三权”改革力度,通过土地经营权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形式,推动贫困户以生产要素换取岗位、以土地和山场换取岗位、以闲置资源换取岗位。三是贴心服务“找岗位”。按照“以需定供、定向就业”的培训思路,严把培训对象关,采取长短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等形式,开展种养植业、农产品加工、农机使用与维修、厨师面点等培训,增强贫困群众就业稳定性和竞争力。全力支持贫困群众创业和返乡创业,大力宣传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免费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推荐、创业指导、后续支持等创业服务。根据贫困劳动力就业意愿和企业用工需求,将精准扶贫、创业就业扭在一起抓,推行“企业+扶贫车间+贫困户”扶贫模式,把扶贫车间建到农村,把扶贫作坊搬进家里,让农村劳动力不外出也能在家门口转岗就业。
截止目前,该镇安排秸秆禁烧、光伏维护、公共卫生、保洁等公益性岗位,累计转移贫困人口就业 2628人,其中扶贫车间带动就业22人,46名贫困人口走上扶贫收益开发公益性岗位,真正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姚自强)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