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连湖村:山水连湖妙笔绘 乡村振兴入画来

时间:2021-05-21 07:11:08

  在枞阳县经济开发区下辖的连湖村境内,自北向南绵延数里的连城山,层岭数重,林木葱郁、怪石奇秀,千年古寺天峰寺终年经声悠扬,梵音盈耳,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常常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而山脚下的连湖村庄,幢幢小楼错落有致、依山而建,硬化的水泥路贯穿东西、便利出行,彩绘的文化墙随处可见、“姿色”各异,村民们在文化广场上或健身、或散步、或聊天,一派欣欣向荣的乡村风貌正扑面而来。

  “这些年村庄变化着实大。”常年在杭州、上海等地务工的连湖村村民齐祥发激动地说道。以前连湖村合意中心村就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全部坑坑洼洼,晴天灰雨天泥的,现如今,路通了、文化广场建了、房前屋后环境整洁了,村庄还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除此之外,连湖村还加强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破解了大汛期间村里的当家塘难以承载上游来水的瓶颈,提升了水面资源价值。“看着家乡发展的这么好,我是打心眼里高兴。现在,也不准备去外地务工,就留在家里养养鱼,照顾老伴的同时还能赚到钱,两全其美。”齐祥发结束在外漂泊的岁月,承包起村里50亩精养鱼池发展养殖业,年纯利润大概在8万元左右。

  连湖村拥有800亩水面资源,水面发包是村集体主要收入来源之一。但在2016年之前,由于基础设施较差,水面发包一直“喊不上价”,村集体经济收入处在滞缓阶段。为了改变村里现状,切实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稳定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该村多次召开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进行讨论研究,集思广益,科学决策,自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50万元对连湖村村集体水面塘口进行改造提升,建设精养鱼池600亩。这项因势利导的举措不仅提高塘口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其水面发包“身价”也是水涨船高,村集体收入经济提速增效显著。

  在经开区党工委的大力支持下,连湖村立足于美丽乡村建设优势,借势枞阳全域旅游的兴起,综合山林水田湖制定乡村振兴战略,以“党委+公司+基地+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宽村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带动村民致富奔小康,着力打造“宜居、宜游、宜业、宜乐、宜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连湖村将撂荒的土地、水塘流转起来,成片种植莲藕、丹参等既具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的农作物以及中药材;依托连城山优越的生态环境,通过先期规划,发展名贵滋补药材杜仲种植;为提高林地资源利用率,连湖村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在杜仲树林下养殖土鸡和山羊;善于挖掘连湖村众多鱼圩的特色,通过规划设计,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游客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从而提升渔民收益。目前,连湖村已形成一条集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和畜牧业的产业链,连湖村村民也在产业支持下实现充分就业,其农村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明显高于区域平均水平。

  2020年连湖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54万元,相较于2016年增收30多万元,如今的连湖村合意中心村主导产业突出、百姓生活富裕、生态优势明显、居住环境优美、乡风和谐文明,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得到极大提升。“下一步,将继续结合本村依山傍水的生态条件、四通八达的交通优势,以美为媒,构建‘百姓美、经济美、生态美’的发展新格局,将美学赋能乡村振兴。”连湖村党委书记张启宝说。(吴玉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