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接续奋斗,振兴启航

#NAME?

时间:2021-08-24 16:11:35

  枞阳在线消息  邹姚村位于钱桥镇西南,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属丘陵地带。全村辖46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1232户,4030人。邹姚村2019年由钱桥镇原贫困村位列为先进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7户646人,2020年底实现全部脱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邹姚村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独木难以成林,邹姚更当顺势而为,补齐短板,统筹科学使用本村现有资源,夯实农业农村根基,助推邹姚村发展壮大。

  发展产业为根本

  乡村发展,其根本在产业。发展产业首先要立足当地资源,找准发力点。因此,邹姚村通盘考虑在合适自己的空间上发展产业。一要考虑市场可行性,二要考虑镇政府和本村村民的支持力度,三要考虑推进过程中所需发展要素和成本。

  目前,邹姚产业仅为生态园、稻鱼混养、光伏,产业结构较为单一。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邹姚有占地面积300多亩祥龙生态观光园,内有10万余株各种珍品植物;5万多株盆景,宛如邹姚的立体画廊。通过合作社+光伏+农户等多种发展模式,牵手本村土特产品,精打磨细加工后外销各地,致力打造现代产业园体系,带动地方品牌效应。邹姚的“土村货”也可以瞬间变身为“香饽饽”。

  除此以外,邹姚结合“万企帮万村”等活动,大力发展多种产业并存。充分利用本村以外的产业资源,比如村与村之间产业经营、招商企业落户等,发展产业结构多元化。并以此为抓手,推进邹姚的土地流转集约化,助推产业规模化发展。同时,有效衔接国家政策奖补资金,做好项目资本运营和长期运维工作。当然其着力点还是要把本村特色产业培育好,以解决当地农民稳岗就业,提增创收,为产业发展提供持续动能。

  产业发展起来了,才有实实在在的工作岗位,农民离开土地到企业就业,才有工资收入。从而激发内生动力,逐步形成工农互促、协调发展的局面,邹姚振兴方能够行稳致远。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邹姚产业发展,急不得也慢不得。今后要把握好质和量的关系,防控各项风险挑战,不断调整本区域的优化发展方向,让邹姚产业壮大有路、发展有方、落实有效。

  文化振兴是灵魂

  充分利用好塑造“地方性”知识,讲好地方故事等相融互促的文化,来积极引导当地农民变“散”为“聚”,不断提升邹姚的文化地位。

  邹姚有古集旧址“姚王集”。姚王集位于邹姚与姚王村交汇处,据《枞阳县志》载:石溪之西北,钱桥西南,有姚王庙,并有各省商旅沓至,贩牛马驴骡,民间或买或卖,俱在于此。明清至民国年间,此集盛极一时,曾有“全国四大牛集”之称。

  姚鼐,清代散文家,为桐城派三祖之一,被誉为清代古文第一人。姚鼐的五世祖姚旭,明朝进士,云南布政使右参政,一生布施百姓,刚正不阿。卒后就葬于邹姚村的墓园。

  邹姚还有许许多多急待挖掘整理的名人志士、勤奋好学、报效国家的励志故事,良好的乡风、家训等。因而,邹姚有必要以本土文化来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并依托历史遗址、民居建筑、传习技艺等,建设博物馆、文化室,为全面振兴注入文化力量。

  用乡村话语、本土素材,讲好邹姚故事,以彰显邹姚文化独特价值。通过博物馆、文化室,着力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良好家风,让文化浸润乡土,文明滋养乡情,在城乡文化互动中,寻求提升邹姚文化地位。

  借力文化振兴,舞动邹姚特色旅游。邹姚有麻溪河沿村而过,有祥龙生态观光园可供休闲度假,有垂钓中心、荷花池、天皇庙、大周水库等丰厚旅游资源,更有鲜美大虾、肥美河鲜,“山粉圆子烧肉”等特产和小吃。依托现有资源,规划修建邹姚古迹、景点;打造邹姚文化、姚王古集特色一条街;沿祥龙生态园一线,把盆景搬出来,让游客带出去;在祥龙生态观光园内兴建主题多业态和综合性游客中心设施,包括一些特色小吃、民宿客栈。使游客中心与大周水库遥遥相望、与各景点环环相依,实现互拉互动,形成一条旅游产业链。让毎个来邹姚的人既感知邹姚特色文化,又能体会到邹姚的浓浓乡情。通过游客停留实现更多消费收益。

  此外,竭力与枞阳的汉武文化公园、浮山等景区和红色教育基地联动,实行全域连票。印制邹姚画册、制作宣传片等,以拓宽宣传领域,借此致力打造枞阳的“后花园”。

  旅游资源需依靠自然资源和丰厚的历史文化作支撑。现下有很多地方都在搞乡村旅游,既非大山名川,又无民族风情,少有历史文化,根本实现不了旅游的可持续化发展。因此,邹姚当挖掘本土文化、发展特色旅游,竭力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

  人才瓶颈需突破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在人才。农民依然是乡村振兴的主体。没有足够的人和人才难言兴旺振兴。

  使原本邹姚出去的人想回来,留下来的人更愿意留,聚集人气,招揽人才,当下已然刻不容缓。

  要“一核多元”全方位引才用才。乡村振兴需要各类精干人才,需要把他们先进理念、系统的思维和科学技术带到邹姚,运用到实际。同时,依据国家乡村振兴政策,完善激励政策,实施返乡创业补助机制等,以解决其后顾之忧,留住人才留住人心。

  要在思想上善打“亲情牌”。他乡纵有当头月,不抵家乡一盏灯。乡愁总是连动家乡一草一木,更是一种动力。留住乡愁,让乡愁变得可感可知,让无数归乡人才豪情壮志,成为推动邹姚振兴的重要力量。

  双人为从,三人为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有这么多邹姚农民和人才集聚在一起,就是邹姚振兴的希望。

  农村兴则国兴。路虽远,不行不至。邹姚振兴即使前路漫漫,也要砥砺前行,困难面前要豁得出。加強提升产业现代化,激发振兴动能。持续推动乡村建设,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邹姚。推动统筹科学使用各类人才、资源、要素向邹姚聚集,优化整合区域资源,扮靓面子、夯实里子,全方位推动邹姚发展壮大,勾勒美丽乡村新图景。 (钱 肃)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周若扬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