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19日,雨水节气,天气晴好,在枞阳县雨坛镇双丰村外山组山场上,七八个工人正在栽种茶苗。
但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降雨的开始,过多的雨水既会影响茶叶产量,又会影响茶叶口感。“适当的降雨对茶树生长发育更有益处。”说这话的人叫吴多兴,这片茶园的老板,他以一个从业数十年的“过来人”身份,向笔者传授茶树种植经验。
1971年,吴多兴出生在枞阳县铁铜江心洲。1988年,吴多兴开始走上工作岗位,从事运输行业。2001年始,吴多兴的工作重心从货运转为客运。生意还算不错,他几乎每天都要拉上满满一大车的客人,从安庆一拨拨往安吉送。那边的茶叶种得好,需要大量工人,周边省市都在往那边输送劳动力,他也被时代大潮卷着走。也正是在这样的契机下,让吴多兴开始接触并了解白茶产业。
就这样跑了十年,眼看着安吉的白茶越种越有名气,吴多兴终于“坐不住”了,自己的家乡山好水好环境好,他为什么不能回家种茶叶呢?
2011年,吴多兴率先“吃螃蟹”,引进第一批白茶种苗,成为枞阳第一批种白茶的人。
从司机跨行种植茶叶,吴多兴做了很多功课,他经常到浙江安吉学习,还积极参加县、镇举办的茶叶种植技术培训班,边种边学。三年后,吴多兴种的白茶终于有可观的收益。
2018年,枞阳县开始实施包括白茶在内的六大“万千工程”,白茶产业的发展壮大迅速在枞阳形成声势。
在利好政策的扶持下,枞阳白茶走向全新的舞台,在振兴乡村的新征程中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当年9月底,吴多兴成立了安徽兴坛农林发展有限公司,在雨坛镇双丰村和新塘村另辟天地发展茶产业,这种出来的茶,就是“雨坛白茶”。
一杯好茶的诞生,源自一片好的土地和一棵好的茶苗。雨坛境内的菜子湖被誉为“候鸟的天堂”,生态环境极好,得天独厚的小气候利于白茶生长,这也是吴多兴选择将雨坛双丰和新塘的山场作为茶叶种植基地的理由。
对于经验老道的吴多兴来说,挑选茶苗不是难事,优劣次好他一眼就能看出,所以精选茶苗这活儿,他得自己亲自来把关。
从安吉运回优质茶苗后,茶树种植和茶园管理就成了头等大事。
吴多兴是个凡事爱钻研的人,在安吉茶叶交易市场,虽然枞阳白茶与当地的白茶品质相当,但却卖不到对方的好价钱,如何提高枞阳白茶的知名度,品牌打造和品质提升是关键。为此,吴多兴坚持绿色有机发展,全部采用人工除草,以蚕沙和菜籽饼等有机肥料作为底肥,让茶树健康生长。
创新种植模式的同时,雨坛白茶还采用标准化管理方式。“为打造生态茶园,我们坚决从源头抓起,通过人工剪枝、锄草、施有机肥、不使用化肥农药等,让消费者喝上放心的有机茶。”吴多兴介绍道。
生态种茶的尝试,茶叶品质提升明显,很快得到了客户的认可,他注册了自己的茶叶商标,产品畅销沪苏浙等地区,许多外地客户慕名上门购买。“下一步,我们将引进基地可视化、产品溯源、病虫害智能监测、环境智能监测等系统建设5G智慧茶园,实时监测空气湿度、直播茶园动态,记录茶树生长状况,让雨坛白茶在智能设备‘照看’下茁壮成长。”吴多兴介绍道。
山间的春雨,总是和薄雾相伴在一起,滋养着一方茶山。吴多兴住在县城,他的茶叶销售店铺就在县城。每天清晨,吴多兴都要从城区驱车到茶山,有时候去新塘,有时候去双丰。连片的茶山是产业,也是不错的风景。到达山顶,晨雾还未散去,茶树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吴多兴是没有心情看风景的,茶树在他看来,那就是一棵树,但高山云雾能出好茶,这样的风景得多一点才好。吴多兴上山,要看茶树生长情况,也要看茶园管理情况。一天当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城区忙销售,所以只能起早,去茶园分配任务。
茶产业的发展,不仅给吴多兴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为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茶园管理工作要贯穿全年始终,修剪、浇水、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别看这些活计闲散,但都需要人员精细管理。茶园里一年四季都有人干活,吴多兴每年光是支付工人工资就要投入200万元。
一年之中的“重头戏”在3、4月,采茶、制茶、卖茶,在明媚短暂的春天里一气呵成。5月,大戏落幕,主角茶叶退出舞台。茶园要休养生息,为来年春茶的丰产丰收再做一年的准备。
安徽农业大学茶叶专家谷勋刚是雨坛白茶的技术“顾问”,常年来基地送服务。这人是吴多兴自己找的,他经常来枞阳给各大茶企提供技术指导,现在也为雨坛白茶“把脉问诊”。每个月,谷教授都会来一次基地,指导茶农做好管理,传授相关管护技术,为提高茶叶产量、保证茶叶品质提供技术保障,确保茶树上长出“黄金”。
好的白茶,要赶在清明之前采出来,最忙的时候,每天都有来自周边乡镇和外地的600名工人在山上采茶。“我们的基地里种了白茶、奶白茶、黄金茶等各种品种的白茶,今年预计能采收优质白茶5000斤。”吴多兴说。
新鲜的茶叶一采出来,就要马不停蹄地送去加工。雨坛白茶有自己的加工厂,为了保证茶叶品质,吴多兴还专门从安吉请来10名制茶大师,力求通过大师们炉火纯青的制茶工艺保留雨坛白茶最原始最天然的味道。
传统白茶的味道多以鲜爽、淡雅为主,但在不久前,谷勋刚给吴多兴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对茶叶进行提香,通过打造浓香型的雨坛白茶,来打造不一样的新式白茶。
吴多兴认为值得一试。为此,他专门购进一套20多万的制茶设备,谷勋刚也专门为此组建了研究团队。谷勋刚把这作为自己白茶新式研究的重要课题,而对于吴多兴来说,这或将成为整个白茶行业的重要探索和全新尝试。
行则将至、做则必成,踏实走过的每一步都会越来越接近梦想。在吴多兴和谷勋刚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谷教授的这个想法将在2023年的春天化为现实。
如今看着漫山遍野的茶树,吴多兴又寻思着抓住枞阳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有利时机,在1200亩的茶园基地里套种香榧和蜜橘。“茶叶+香榧”“茶叶+蜜橘”共生共养的套种模式,让茶园更生态,既有经济效益,又有观赏价值,还能带动村民全力打造农村生态旅游观光产业,促进当地村民增收。
吴多兴种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他对这些宝贵经验毫不吝啬,只要有村民来“取经”,他总是到茶园手把手地现场指导,每次参加县茶叶协会活动,全县各地的茶农在一起交流种茶经验,吴多兴总是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我就是想和大家一起探讨生态种茶的路子,把枞阳白茶产业做大做强,共同打造枞阳白茶品牌,让更多的人富起来。”吴多兴由衷地说。(黄媛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