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时间:2023-03-23 07:00:06

  一处占地23亩的园区,一排占地5600平方米的厂房,6家小微企业,100多名在此务工的当地村民,这里就是白柳镇公塥村村集体经济信用综合体。3月16日,笔者走进该园区的鑫胜雨衣帐篷厂,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赶制订单。

  据公塥村党委副书记王朋介绍,2019年,公塥村通过“三个一批”项目支持和自筹资金,修建了占地2850平方米的秸秆收储钢构大棚,年收储秸秆能力达5000吨,年增收益达4万元。为了充分利用大棚资源,公塥村又扩大了厂区面积,先后引进弘亿金属制品加工厂、鑫胜雨衣帐篷厂等6家企业进驻厂区,着力打造以秸秆收储中心为重点的经济综合体,年收益租金28万元以上。

  产业兴起来,老百姓的腰包才能鼓起来,生活才能富起来。村民胡兆美就在鑫胜雨衣帐篷厂上班,她的孩子今年读五年级,马上就要小升初了,正是需要父母特别关注和照顾的阶段。“我是专门从外地回来带小孩的,正好附近有个厂,我就到这个厂里来上班,边做事边带小孩,两头都不耽误。”胡兆美说。

  近年来,公塥村集体经济发展迅速,集体收入从2018年的几千元,提高到2022年的64万元,归因于该村在产业发展方面的有效探索。这几年,村里除了建起了村集体经济信用综合体,还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建立杜仲繁育基地,同时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连接优质水稻种植、育种育秧、稻米加工、秸秆综合利用等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赢局面。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白柳镇公塥村村集体经济信用综合体就是产业振兴有益探索的生动实践。而在白柳,这样的实践几乎在村村都能找到范例。

  走进白柳镇龙井村的有机地标(枞阳)生态农业产业园,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种植大棚映入眼帘。在菌棒生产车间,工人们调试好生产设备后,伴随机械启动的声响,各类设备高速运转,四周工人忙中有序,一堆堆木屑通过搅拌、装袋、灭菌、接种等道道工序,变成了一个个菌棒,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走进培育库。

  有机地标(枞阳)生态农业产业园占地面积为1218亩,总投资约1.17亿元,一期于2021年建成投入使用。园区建有2栋现代化玻璃温室和4栋薄膜连栋温室,高标准羊肚菌种植大棚已建成43座、在建50多座。园区从种植到采摘运用国内先进的数字化农业管理系统,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安徽数字农业工厂示范园区。其一期种植已初见成效,去年产值为1500万元,今年主要种植羊肚菌和黑木耳,两项年总产值预计在6000万左右。

  产业富民,就要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有机地标公司董事长萧贵勇介绍道,公司按照统一园区管理、统一种植计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蔬菜回收的原则组织周边村民、脱贫户参与种植,大量吸收脱贫人员到园区就业,并进行技术培训。去年,公司总的用工量在两万多人次,给周边老百姓带来了200多万元的工资收入。“自从土地流转过后,我就到这里来上班了,主要就是做一些杂务事,一年能做到3万元。”家住附近的村民汪金友大方表示。

  “今年我们也投入了木耳的生产线,热产5万菌孢的生产线已经正式生产,预计今年整个木耳产业的销售额能够达到4000万元。除了自有园区的种植以外,我们还带动了周边27户的合作社农户的合作,老百姓每亩收益能增加到3000至5000元。”萧贵勇透露,有机地标在龙井村的成功经验将在白柳镇小岭村复制推广,二期项目将在该村落地达产,建设的52栋保温拱棚将全部用于种植羊肚菌。

  阳春三月好风光,青山脚下春意浓。春日里的白柳镇山河村,景色怡人,游人如织。山河村村如其名,村内有山有水,桃花嫣红,菜花金黄,绿水耕牛,青鸟传信,大自然对它格外偏袒,把最美的风光都留在了这里。

  别看山河村倍儿有“面子”,它的“里子”也相当厚实。2022年,山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10万元,村人均纯收入1.8万元。

  回望过去这五年,山河村的发展有迹可循。2019年,山河村建设王院特色自然村,结合农村改厕、人工湿地、交通扶贫等项目,累计投入400余万元,全力打造柳峰山旅游景区,目前已初具雏形。2020年底,山河村将全村5000亩林场统一流转给县农投公司,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每年50万元的收入。2022年,山河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投入270万元,对村闲置敬老院进行改造,新建民宿2栋,新建100亩菌菇基地1个,为产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村村有产业,户户能增收。白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文妹介绍,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一季度,山河村的枞阳县森林雨具有限责任公司,桂元村的安徽梵盛服饰有限公司,旸岭村的安徽三鼎装配式预制构件有限公司,白柳镇三家规上企业共完成产值1120万元。

  特色产业使农民日子有奔头,更激发了镇域经济新活力。近年来,白柳镇坚持在推动产业振兴上发力,在“土特产”方面做好文章。利用高标准农田、土地复垦、新增耕地等下项目推进农业产业发展。通过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农村旅游业发展。大规模发展特色产业种植,因地制宜打造香菇村、木耳乡、羊肚菌镇等。

  希望的田野生机无限,广阔的乡村大有可为。王文妹表示,2023年白柳镇将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县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部署,充分发挥该镇乡村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锚定目标、持续发力,高效推进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工作。(黄媛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