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乡镇 >正文

时间:2025-06-30 16:09:09

  在浮山镇浮渡村,入选“全国百篇优秀村规民约”的《浮渡民约》,正是党建引领下,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生动实践,它凝聚了民心,重塑了乡风,铺就了今天的善治之路。

  清代名相张英笔下的“浮渡晴岚”令人神往,而今天的浮渡村,作为全国文明村镇,更以其独特的治理智慧惊艳世人。当走进这个明代思想家方以智的故里,这份闪耀着村民集体智慧的《浮渡民约》,正是我们解锁浮渡善治密码的金钥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份“约”如何聚民力,这份“治”又如何兴乡村!

  民约新生:村民共订“金规矩”,小村规撬动大治理 

  村规民约的生命力,源于村民的广泛认同和深度参与。《浮渡民约》并非一成不变,它经历了30年七次修订。每一次修订,都是村民智慧的结晶。村“两委”通过村民议事会、院落座谈会,广泛征求大家关于产业发展、环境卫生、村风民俗的意见建议,收集了90多条“金点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哪些该提倡?哪些要禁止?彩礼标准怎么定?环境卫生怎么管?正是在这样热火朝天的讨论甚至争论中,32条切合实际、朗朗上口的《浮渡民约》逐步完善定型,成为村民心中认可的“金规矩”。

  2020年拓宽工程启动,涉及不少村民的土地。按常规,征地补偿是绕不开的话题。但村民议事会上,老党员施景旺第一个站起来,指着墙上的村规说:“‘德业相劝,村兴门旺’!这白纸黑字写着呢,村里修路是为大家好,是兴村旺业的大事!我带头,菜园子让出来,不要补偿!”“德业相劝”四个字,像有魔力一样,唤醒了大家心底的认同。你让三分菜地,我拆旧猪圈,他移院墙……涉及占地的村民一致同意“零补偿”让地!没有讨价还价,只有对村规的自觉践行和对美好家园的共同期盼。短短时间,这条连接浮山中学与县城的“堵心路”,变成了8米宽的“民心路”“致富路”!这,就是村规民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磅礴力量!

  为了让《浮渡民约》真正落地生根,浮渡村建立了“一约三会”机制。红白理事会,依据民约中“彩礼不过6万”“提倡喜事简办”等规定,主动上门劝导,刹住了大操大办风,为村民“人情债”减了负;道德评议会,对照“孝老爱亲”“邻里互助”条款,定期评选“好婆婆”“好儿媳”,让孝贤者荣登“红榜”,亮相“浮渡好人长廊”;乡风文明评议会,则监督落实“堂室勤扫,村道顺畅;杂物有序,禽畜圈养”等环境公约,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三会”像三根坚实的支柱,撑起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的善治新格局。

  信用筑基:积分兑出好乡风,诚信赋能产业兴 

  村规民约倡导美德,如何让“有德者”真正“有得”?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提供了答案。我们将遵守村规民约、参与志愿服务等善行义举量化为信用积分。看,村民王大姐正在信用超市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AAA级信用户不光买东西有优惠,在镇上定点饭店吃饭也能打折!这积分啊,真是‘美德生金’!”全村评出689户信用户,“争当信用户”成了新时尚。信用积分,将无形的村规民约、道德风尚,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德者有得”的导向更加鲜明。

  这股诚信之风,也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活水。村委委员唐燕说:“今年微信、抖音上天天有人问‘这么美的百合花海在哪?’”从40亩试验田起步,在信用体系支持下,我们建起了深加工厂,开发出百合粉等产品,打造了“民宿+农耕体验”的农旅融合模式。2023年,百合花海吸引了无数游客,带来了80万元的集体收入,“浮渡百合”成了响当当的网红品牌!信用,不仅美化了乡风,更实实在在地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生态赋能:李河庄的美丽蝶变,“约”定宜居新家园 

  李河庄中心村的美丽蝶变,是《浮渡民约》和“一约三会”治理效能最直观的体现。这里曾污水横流,环境堪忧。村规民约中“爱护环境”“共建家园”的号召,激发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识。在村党委“1+5”党员带动机制下,1名党员带动5户群众,清垃圾、拆违建、治污水、护花木。村民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建设者、维护者。 大家投工投劳,建成了休闲广场、生态塘口,132户完成了改厕。“堂室勤扫,村道顺畅”的约定,化作了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现实美景。

  这份共建共治的力量,在关键时刻更显担当。去年防汛紧要关头,村党委第一书记胡月明带领党员突击队,72小时坚守双花联圩,守护家园安全。“村事民议、村事民治”的担当精神,正是浮渡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的硬核底气!村民们常说:“农村进步不进步,就看党支部;农村工作行不行,就看带头人!”这朴实话语,是对党建引领下干群同心最生动的诠释。

  从“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古训传承,到“茕弱即帮,无论熟荒”的新约践行;从零补偿修路的民心所向,到信用积分激发的治理活力,浮渡村的实践深刻印证:乡村振兴,既要塑山水田园之形,更要铸乡村善治之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发挥村规民约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浮渡民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凝聚了民心,淳化了民风,激活了民力。

  当童声诵读的民约在古村回荡,当老党员的荣光与新时代的朝气交相辉映,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全国文明村镇的蝶变,更是一条以“约”聚民、以“治”兴村的中国特色乡村善治之路!浮渡村的答卷,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泥土芬芳的“浮渡经验”。(吴秀兰 朱宝新)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蒋骁飞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