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枞阳县国土资源局坚持以增添矿业权市场主体活力为目标,以“治乱”、“治散”为抓手,通过抬高门槛,不断调整产业制度创新,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努力实现矿业升级,力促“节流”上台阶。
一是严格执行矿山最小生产规模制度,落实矿山开采规模与储量规模相适应的要求,灵活采取关、停、并、转等措施,坚持对新办矿山坚持“门槛”准入制度。该局针对布局不合理、严重浪费资源、严重污染环境、严重破坏土地植被等类的小矿山重拳出击。诸如对钱铺乡境内的29个小铜矿重新规划,只设置2个采矿权,原有29个小矿权同时注销,效果也很显著。与此同时,不遗余力地做好小石料厂以及轮窑厂等矿山关停工作,几年内,矿山数量压缩近60%,矿山企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彻底改变原个私矿山原始的采矿方式和手工操作,力促采、选、冶结构调整。一方面通过对分散且符合最低经济规模开采的小矿山,调整其采、选、冶比例,努力保持与采矿规模相适应的选矿能力,不断加大选矿总量,以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为目标,引导分片集中建设上档次的选矿厂。另一方面,积极会同安监等职能部门,审查把关开采设计方案,并将推广矿石及矿产品加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与“选好商、招大商”结合起来。对露开开采的矿山推广台阶式采矿方法和工艺,对地下开采的矿山充分结合其矿体产状及矿体结构通过技改,大力推广适合于矿床(点)特征的先进采矿方法,资源浪费现象明显改观。
三是以延长矿业链为抓手,促使矿产品结构向高、精、新和环保方向调整,努力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近年来,该局会同发改委、工商等部门,以调整现有矿山的技术结构为着力点,结合该县矿产资源特点及分布规律、发展现状,以开采及加工产业为依托,业已形成其境内钱铺至项铺、耦山至会宫沿线的2条矿业经济带,其钱铺铜、多金属等采选等4个矿业集中区已初现“气候”。同时,为减少进入投资办矿的盲目性,凡资源不清,未达颁发采矿证要求的勘查程度的,不符规划和布局的、不符合鼓励开发矿种的、措施不达标等,该局努力通过淘汰技术、工艺和设备等措施,努力促使矿业技术结构整改、提高,优化升级。诸如,对其境内的优质玄武岩、叶腊石等矿产的开发,以提高产品深加工能力,增加附加值,提升单位资源并将其下游产业发展。此举不仅拓宽其利用渠道,而且大大扩大用途,从而有力提高其资源效益,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是以资源为基础,坚持做大做强一批大型矿山企业集团战略,以资产为纽带,按照产业关联、专业分工、优势互补等原则承接大型矿业安家落户。作为政府利用市场手段配置矿产资源的平台,该局坚持通过联合、兼并及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实行资源整合,着力通过结构调整优化,继续发挥铜铁采掘业和建材业两大经济板块的主导作用,引导和带动矿业其他要素市场发展。同时,通过采取各项综合措施,加强矿业资本运作,巩固提高矿业权市场建设,加快推进矿产品市场发展,拓宽矿业发展融资渠道。改善资本结构,提高资本收益,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盛长兵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