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大年初二,记者到枞阳小叔家拜年时,注意到莲花湖岸边坝上,原本光秃秃的地段,建起了一家规模颇大的门窗建材市场。小叔告诉我,这是当地一个叫薛宝的人建的。“他以前就是个收破烂的,还是个残疾人呢。”小叔不经意的话,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当天下午,记者就登门拜访了这位在当地名头颇响的“残疾企业家”,惊闻他不光从收破烂的变成了建材公司老总,还把生意做到了家族连锁式规模。
瘸腿小伙靠诚信当上破烂王
新年氛围正浓,多数枞阳人都沉浸在走亲访友、打牌串场的喜庆氛围中。可薛宝初二下午,却在店里忙着统账。记者亮出名片,说明采访意图后,这位走起路来有些不自然的大老板很是惊讶,“我还值得你们来采访啊?”话虽这么说,他已经麻利地搬了椅子过来,让记者坐下。
刚坐定,薛宝就捋起裤管,“你看我走路有点瘸吧?少了一截。 ”原来,1993年,薛宝顶替故去父亲职务当了船员,在当年一次出航任务中因事故失去左腿。“残疾后,我不能适应高强度的船员工作,只得内退,每月靠微薄的退休金生活。”薛宝说,因为肢体上的伤残,他一度意志消沉。
“后来,我为了养活一家人,不得不出门干活,当过泥瓦匠,开过黄包车,日子过得很艰难。 ”薛宝告诉记者,曾经有人讥笑他,像你这样的,还干什么力气活啊?也就能去收收破烂了! “我就不服。收破烂又怎么了?我就算收破烂,也要收出个模样来,不能让你们这些人瞧扁了。 ”2006年,他一咬牙,真的干起了收破烂的行当。
正当薛宝聊得高兴时,突然一通电话过来。是一个客户让他送10扇窗户过去。由于过年伙计不在,薛宝准备自己送货。记者赶忙帮他把货搬上车,表示愿跟他一起去送货,薛宝欣然应允。
路上,薛宝跟记者说,“我收破烂收了一年多,就成了枞阳的破烂王。也没啥诀窍,就是靠诚信。得让人觉得你靠谱。 ”
第一桶金就掘得10余万元
40分钟的车程,货送到指定地方。要货的客户是薛宝的好朋友,叫杜奕。
说到薛宝开店,还真得谢谢这个杜奕。原来,是杜奕看准了枞阳县新一轮大拆违、大建设的机遇,鼓励薛宝投资开一家专营二手门窗回收门店的。店开起来后,薛宝没事就四处跛着脚散发广告,也多亏了杜奕等一帮老朋友帮忙,慢慢客户多了起来。店开起来后,薛宝做成的第一笔大合同订单,就净赚10万多元。
发掘相关产业创立连锁企业
从杜奕处告别,记者听闻薛宝还有其他门店时,坚持要各个地方去参观一遍。薛宝乐呵呵地当起了陪同兼司机。首站是薛宝的门窗货品仓库。在枞阳县的中心城区,一溜平房排成排,都是新建的仓库,里面的货品堆放整齐有序,分类清晰,一看就是大公司的派头。
第二站薛宝将记者领到了一家生产门窗的工厂。 “你不是搞回收、加工的吗?怎么领我到这来? ”面对记者疑问,薛宝笑了笑。原来,他意识到仅靠门窗回收,太过狭隘了。趁枞阳一家生产门窗的工厂转手之际,撮合自己侄子薛益将其收购,然后并入自己的公司。 “这还不算,这以后,我又投资让我另一个亲戚,开起一家专营木材回收的店面。专门负责门窗生产工厂的供货。 ”(齐美义)
稿件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商报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