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分案、排期开庭、审限跟踪、限期报检、文书上网、判后答疑......近年来,县法院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各项工作机制改革,为审判执行工作提供了重要动力,也推动了自身的科学发展。继2008年获得“全省优秀人民法院”称号后,2010年该院又荣获首届“全省优秀政法单位”称号。
审判管理持续创新。该院改革了审判委员会工作制度,设立两名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并赋予主管业务的院领导身份权限,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的案件必须由专职委员先行阅卷审查,使得审判委员会对案件的把握更加准确、把关更加严格;修订完善了《岗位目标及考核奖惩办法》,严格设置结案率、调解率、实际执结率、发改率、信访申诉率、人民陪审员参审率等考核指标,强化用制度管案、管权、管人、管事;坚持滚动分案、排期开庭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时掌握办案运行态势,对法官是否按规定的期限审、执结案件进行监督促使法官快办案、多办案;建立案件定期评查、专项评查与重点评查相结合的常态工作机制,且有针对性地完善措施,健全确保办案质量的长效机制;推行判决书后附录法律条文和裁判文书上网,倒逼法官提高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水平,谨慎地对待每一份判决。
队伍建设成绩斐然。该院不断加强法院党的建设,12个支部建到了庭上,并全部选配庭室负责人担任支部书记,实现了党建工作和审判工作的“无缝衔接”;选派干警参加各类学习培训,组织办案能手、调解能手、保障能手、优秀人民陪审员评比以及观摩庭评分、案件质量评查、裁判文书评析、书记员业务竞赛等活动,着力提高司法能力;遵循司法活动规律,定期进行轮岗交流,激发了队伍活力;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实行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中层干部述职述廉、任前廉政谈话制度,做到廉洁自律常提醒、常抓不懈;主动向社会公开最高法院“五个严禁”规定及其举报方式,自觉接受各界群众的监督;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文化建设融入到法院各项工作之中,培育了全院干警和谐奋进的团队精神。
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按照“科技强院”的要求,该院进一步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建设,强化信息化条件下办案、办公能力的应用,庭审实现微机记录,流程管理、司法统计全部网上运行。该院还加快了人民法庭建设步伐,在全市率先完成了四个人民法庭的建设任务。目前,全院干警微机配备率达100%,并建成局域网、枞阳县人民法院网、本级政法专网,保障了审判工作需要。基层人民法庭也逐步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每年审结的案件占到全院民商事案件结案数的五至六成,发挥了维护群众利益、化解社会矛盾的前沿阵地作用。汤沟、横埠两个人民法庭还先后被省高院命名为“全省优秀人民法庭”。
司法为民不断深化。该院在工作中不断巩固、深化、拓展各项司法为民举措,进一步便民、利民、惠民。一是开展立案窗口建设,新改造的立案大厅实行一站式服务,所有案件从受理、审查、审批、交费至立案等各环节都在立案窗口的柜台上依次进行,方便了群众诉讼;二是丰富便民举措,在坚持巡回审判、预约开庭、假日法庭、休息日办案等便民举措的基础上,将电话、传真、QQ视频、移动飞信等远程交流方式引入案件的送达、调解工作,让当事人感受到诉讼的快捷和人性化;三是畅通绿色通道,对涉及下岗工人、农民工以及赡养费、抚养费、医疗费用、人身损害赔偿等严重影响当事人生产生活的案件特事特办,对文化程度低、诉讼能力弱的当事人主动行使法官释明权,加强诉讼指导;四是注重司法救助,严格执行《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积极开展法律援助,确保经济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
司法民主有序推进。为促进司法公开与公正,该院在工作中认真落实公开审判的宪法原则,开展立案公开、庭审公开、执行公开、听证公开、文书公开、审务公开,着力打造阳光司法。该院还通过报送工作信息、召开座谈会、基层走访、案件回访等方式,不断加强与人大、政协的联络沟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认真改进工作。此外,该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参与审判、监督审判的作用,抓实人民陪审员的业务技能培训,不断提高人民陪审员参审的数量与质量,进而提高了审判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一系列的改革创新举措,有效提升了司法保障的能力与水平。2008年、2009年、2010年,该院审(执)结案件分别为2343件、2553件、3254件,年均结案率为97%,有效化解了大量涌入法院的矛盾纠纷,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张勇)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