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文书上网?这是好事呀,既然都上网了,那法院的判决肯定更公开、更透明了,我放心了!”
“这个好啊,我可以上网看看以前我这类案子是怎么判的,心里有底了。”
“裁判文书上网?这不会泄露我的个人隐私吧?
这是发生在枞阳县法院的一幕场景,法官给当事人发放裁判文书上网通知书时引发诉讼当事人们的热议。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自2014年1月1日期,人民法院生效的裁判文书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以调解方式结案以及其他不宜在互联网公布的案件外均应在互联网公布,文件下达后,枞阳县法院提前开始实施文书全面上网工作。
裁判文书上网有利于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大大提高法官的职业化水平,有利于推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知道哪些是合法行为,哪些是不合法行为,有利于抵制各种不当干预,确保司法公正,这也是法院勇于接受社会监督的表现。
而公众对裁判文书上网会泄露个人隐私的顾虑,法官解释道,在文书上网前,法院会对裁判文书进行技术处理,对自然人的住址、通讯地址、身份证号码、未成年人的相关信息等不宜公开的内容予以删除。(陈杨进)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