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潭镇大山村章家华有着大山一样耿直、坚忍不拔、遇事爱较真的个性,却又极富爱心,甘做公益事业的带头人。
1994年,章家华带着自己的梦想来到了江浙一带,承包圩田搞种植,凭着勤劳的双手、灵活的经营方式,他赢得了实现自己梦想的物质基础。2003年,他带着对家乡的眷念,抱着让乡亲们都富裕起来的念头回到了大山村,寻找实现自己梦想的商机。2004年的春天,章家华抓住了元宝洲水产养殖新一轮的对外发包机会,与村里签订了十年的承包合同。由于底子太薄,第一年的投资比收益还多。章家华没有气馁,又筹款218万元,继续对圩田进行全面治理,2006年,种粮面积达到3700亩,总产量2275吨,他获得了全国、全省种粮大户标兵荣誉称号。
如今的元宝洲已由昔日的荒滩展现出一派田成方、树成行、路阡陌、渠通江、树成行、沟相连、万亩沃野在铺展的田园风光,经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圩田已达到了13000多亩的规模。他创新理念,利用丰富的经验,积极进行立体生态农业发展,在从事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的同时,又进行水产品、家禽、林木等多种经营,经济效益相当可观。2013年5月,章家华领取了枞阳县首份家庭农场营业执照,成为枞阳首个法律意义上的农场主。
自己的梦想正在一步步实现,“怎样让更多的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成了章家华日夜思索的问题。2008年,章家华倡导成立了“元宝洲稻米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农产品销售、统一内部管理”的经营模式,对引导农民从传统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向现代型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上百户农民因此走上了致富路。几年来,他与农民工同吃同住,没有开过一次小灶。在食堂就餐时,有时民工多了位置不够坐,章家华会默默地盛一碗饭,夹点菜,到外面蹲着吃。正因如此,不仅本镇和周边乡镇、就连邻县村民也愿意农忙时到章家华的农场来打工。
在大山村很多村民的的眼里,章家华是一个做好事从不张扬自己的人,几十年如一日,自始至终保持了农民的本色。章家华从小就热心帮助别人。十几岁的时候,村里还没有自来水,在公用的井里挑水吃。每次,章家华在挑满自家的水缸后,都不忘记为同村的几个孤寡老人挑满水。现在自己富裕了,帮助有困难的人在章家华看来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几十年来,每年逢年过节,他都会把红包包好,交给村里,让村干部把红包转交给村里的特困户、五保户等,并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在各级组织发起的帮扶助学等活动中,他都踊跃捐助。他还出资供3户困难家庭的孩子完成学业。为积极支持美好乡村建设,感谢村里的三个环卫工人为村民维持了干净的居住环境,春节时,章家华专程把红包送到环卫工人手里。
提起章家华热心公益事业,周边村民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我们给他添了很多麻烦!”正因为章家华处处引领村民、帮助村民,为别人着想,他在群众中有着很强的公信力。正如周潭镇党委书记李田华对章家华的评价:“比章家华有钱的人很多,但在素质、人品、人格魅力方面能超过他的人不多。”多年来,章家华先后获得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市级劳动模范称号,连任两届市级人大代表。 左文高春英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长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