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省枞阳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法庭干警的尖兵作用,多措并举努力将“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延伸到基层,及时化解各类矛盾。该院的四个法庭服务20个乡镇,面向80万群众,每年办理的民商事案件占全院民商事案件的一半以上。
一、改革立案方式,司法为民获点赞
以前,四个基层法庭的立案材料统一由院机关进行立案审查批准,由立案庭统一编号,录入信息再返回法庭,不仅程序繁琐,而且费时费力。
自2015年1月起,该院为切实解决农村地区群众诉讼难问题,授权四个基层人民法庭就地审查立案材料、就地直接网上立案,并在网上填报立案信息,法庭可在五分钟内为当事人办理全部立案手续。该项举措既方便了人民群众,又降低了诉讼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人民群众、法庭法官无不拍手称好。
同时,该院针对确有困难的群众推行预约立案、电话立案、上门立案等便捷措施。试行“午间法庭”“假日法庭”,为一些外地当事人或在工作日应诉确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
二、抓好业务指导,积极参与社会治理
为发挥民调组织“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基层人民法庭积极与下辖的民调组织进行定期联系,通过加强对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业务指导,提高人民调解员依法律、符民情、合民意调解社会纠纷的能力和技巧,引导民调干部抓焦点、找规律,制定防范措施,懂得抓住时机,提前介入,做好疏导调解工作,确保“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矛盾在一线化解”,助力“和谐社会”建设。
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深入到辖区内企业宣传法律知识,提高劳动者的法律维权意识。同时,从法律的角度,法庭适时向有关企业提出合理化司法建议,使企业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三、发挥审判职能,做好普法宣传
基层法庭遵循“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原则,积极推行巡回审判,选取婚姻家庭、赡养、相邻权纠纷中典型的案例,将庭审开在群众家门口,既让工作置于人民群众监督之下,又能以“以案施教”的方式来增强审判工作辐射效应,取得最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法官,两年前一个朋友向我借了10000元,出具了借据,现在他去外面打工了,也不说还钱的事,我这张条子会不会过期了?”“法官,我家通行的路被树阻挡了,我可不可以直接把树给砍了?”……结合审判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法庭干警通过发放宣传资料、提供现场咨询服务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有力地提高辖区群众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号召群众用法律思维司考问题,依靠法律解决问题。
四、抓好协调工作,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
积极向院党组、县委、人大汇报情况,及时与辖区乡镇政府、司法所、村委会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把各个部门有效地联动起来,打好“组合拳”,充分发挥多元化调解中的优势,形成强大合力,催生化解社会矛盾的创造力,积极构建“大调解”工作机制的诉讼服务网络。
该院结合当地实际,始终坚持“重民生、排民忧、解民难”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主线,多措并举发挥好基层人民法庭的前沿阵地作用,尽可能让群众“少跑路、少花钱、少费时、少操心”,让基层小法庭也能有大作为。(张飞)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