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县直 >正文

枞阳治超站规范执法树形象

时间:2016-03-09 08:46:21

  省道320枞阳治超站以“规范执法,微笑服务,温馨交通”为宗旨,紧紧围绕市公路局和县政府提出的治超工作要求,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积极探索维护路产路权、保障公路畅通的工作方法。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站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通过抓内务管理、带精品队伍、树执法形象,争阳光路政,圆满完成全年治超的各项任务。

  一、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为切实提高全站执法人员整体文化素质,营造规范执法的良好氛围,枞阳治超站引导治超人员向治超战线的先进典型学习,注重学好身边的典型,从而达到了思想上的真学,行动上的真干。为提高业务水平,积极参加了省、市级组织的培训班,认真学习了《公路法》、《行政强制法》《行政处罚法》《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为切实提高路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养,结合本站超限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合理的学习计划。采取集体学和自学的方式,结合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以此引导全面地、准确地把握治超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从而指导具体实践工作。通过大家对理论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的系统学习,从而为做好治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了大家坚守岗位、刻苦学习、熟悉业务、爱岗敬业的精神,促使大家有较强的团结协作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执法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在政治学习中,重视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等理论重点,深入领会其思想理论精髓,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道德观。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所学为所用。在前不久该站执法人员还在省进行了业务技能和作风纪律的严格培训,并现场操作考核评分。同时制定精细的管理制度,用制度管人,靠制度管理。所有人员实行“军事化”管理,严格执行“五不准”和“十条禁令”,通过狠抓学习,有效地促进了队伍整体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强化舆论宣传突出重点

  该站加强对“治超”工作的宣传力度,形式多样化、广泛、深入地宣传治理超限超载运输的重要性和危险性。一是因地制宜搞宣传,营造良好的治超氛围。充分利用电视、报刊、标语等形式大力宣传治超工作。先后制作治超图册100余本,悬挂各种治超条幅80余条,制作宣传单1000余份,发放到广大司机手中,让他们深入了解治超工作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广泛宣传治超工作的重要意义,从而营造了治超工作浓厚的宣传氛围。二是公开“治超”政策规定,依法治超不偏离。从“治超”工作一开始,将治理超限超载工作的法律法规、省政府的批文、省物价局财政厅批准的赔(补)偿费收费标准、“十不准”及“五禁令”制做成大的宣传牌树立在检测站执法大厅,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三是耐心解释不厌烦,争取认可和支持。在检测车辆的各个程序中,对每辆车的所有司乘人员都要反复认真地讲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从对公路的损害到对社会公众利益的危害,多广度地讲解“治超”工作的重要性。通过这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为“治超”工作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和舆论氛围,促进了“治超”工作的扎实开展。

  三、坚持依法行政创新管理

  治超工作是一项复杂、曲折、长期的过程,治超工作遇到的瓶颈问题;针对这一情况,该站对说人情车、罚人情款现象时有发生,本地人,社会关系复杂,有的司机自恃本地车无人敢管。就强行冲岗,故意造成堵车等来扰乱治超秩序。枞阳治超站:一方面向当地治安、交警部门反映赢得支持;另一方面严格《安徽省治理货物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条例》规定执行,坚持“科学检测,卸载放行”的原则,坚持“不卸载、不放行”的方针,坚决杜绝以罚代管的现象。一些违法司机不服管理就侮辱、殴打、围攻执法人员,甚至开车撞执法人员的现象时有发生。为了维护国家法律、法规的尊严,保护公路设施不受损失,执法人员并没有退缩,而是耐心的讲解超限超载的危险性,顾不得个人安危坚守在治超一线。并热情的为司机泡茶倒水、送上修理工具等服务设施,通过人性化的服务来感化企图超限违法运输的司机。赢得广大司机的认可与支持。除此之外,在贯彻上级关于治理75吨超限车辆的文件精神,坚决杜绝75吨车辆出现。同时采取灵活的方法,实行定点与巡查相结合的办法,注重突出车货总重超过75吨或者车货总重超过规定标准100%的货运违法车辆的治理工作。加强宣传教育,让司机更深入的了解、学习法律、法规,也有利于超限超载工作有序的开展。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超限现象有明显的好转,超限超载率明显下降,从而有力的保障公路安全畅通,营造了治超良好的和谐气氛。(张立萍)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王长学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