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江堤永登圩防汛段共涉及枞阳镇16个村(社区),全长约15公里(莲花湖两段和幕旗山至12+300),其中江堤12.3公里,所辖涵闸13个。涉及枞阳镇16个村(社区)、麒麟镇、会宫镇、官埠桥镇、雨坛乡、县开发区等21个单位。枞阳江堤永登圩防汛段始终绷紧防汛安全弦,抓细防汛各项举措,确保安全度汛。7月12日,枞阳江堤永登段及枞阳镇防护段接受了国家防总防汛督查组检查,得到了充分肯定和赞扬。
“八有”新机制 密织巡堤网
7月2日,县防指布置江堤巡查任务,要求开展江堤巡查。枞阳镇江堤指挥所自接到永登江堤防汛指挥分部命令后,立即召开枞阳镇江堤防汛专题会议,明确单位主任责任、确立江堤防汛地段、按时按量上足人员、各类人员到岗履职。从枞阳镇、县教育局抽调14名同志和4台车辆,落实防汛物资编织袋17180条、碎石640立方、黄沙640立方,使人员、车辆、物资得到保障。枞阳镇各防汛中队组织足量劳力上堤,并按规定巡堤查险,均有村干部带队跟班作业。巡堤查险每5人为一组,一字排开,循序渐进,每间隔1小时进行地毯式的迂回排查;还安排人员在距内堤脚30米至100米范围内进行不定时巡查,对发现的险情及时上报并记录,要求巡堤情况至少每两小时要记录一次。截止7月12日,枞阳镇共发现险情险点10处,在上报永登圩指挥分部时,对发现的险情各村(社区)防汛中队都能认真分析原因、全面查找根源,在县水利局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及时处置,主要采取做围井导渗、铺碎黄砂石子做导渗沟等措施,并做好险情标识,安排人员定时巡查观察险情变化并上报。
为确保枞阳江堤永登防守段万无一失,枞阳镇江堤指挥所创新建立“八有”工作机制,即:防汛中队有标识、上堤人员有袖章、险情险点有标记、所辖区域有标号、搭建棚点有保障、棚点夜间有明灯、上报险情有登记、值班交接有记录。
党员冲在前 汇聚正能量
水位居高不下,枞阳江堤永登段面临着严峻考验,枞阳镇江堤防汛指挥所及时下发《关于在防汛中发挥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作用的通知》,要求各江堤防汛村、社区党员组织在江堤防汛中,积极发挥基础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并组建了90人的党员先锋队。江堤巡视检查、大堤管涌围堵、撤离群众疏散安置……为了保护家园,为了乡亲们生命财产安全,大堤上每处险工弱段的防汛抗洪战斗都有基层村干部和党员的身影。
7月6日上午,枞阳镇双龙村党总支书记、主任胡猴在巡查江堤大拐组时发现一处渗漏,胡猴立即向枞阳镇江堤指挥所报告,并组织堤埂上的干部群众紧张有序地准备石子,在县水利局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及时处置,主要采取做围井导渗、铺碎黄砂石子做导渗沟等措施,并做好险情标识,安排人员定时巡查观察险情变化并上报。
古塘村老党员、老村干方修如已经70岁了,在防汛最紧关头,作为党员,他主动要求上江堤防汛,第一时间冲在前面,主动请缨参加巡圩,并第一时间发现一处渗漏,由于经验丰富,还指导抢险队及时有效处理,压制了险情。他跟年轻村干部一样轮班,遇到困难不退缩坚持上前,给年轻干部树立了榜样。戚矶村大学生村官陈施,更是不甘落后,主动承担了更加辛劳的夜间值守工作。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奋战在防汛抗洪一线的党员,舍小家顾大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使命与担当,展现了党员的忠诚与奉献。
转移安置急 真情暖群众
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7月5日,枞阳镇江堤指挥所落实县江防指要求,制定了防汛紧急转移安置预案,妥善做好群众的安置转移工作。在安全转移过程中,镇村干部注意动员的方式方法,用真情感动村民,尽可能让村民主动配合转移。下枞阳街道一位老人心存侥幸,不肯撤离。当晚,镇村干部连续3次到老人家作思想工作,经过再三劝说,老人终于被镇村干部的韧劲所感动答应转移。本次共转移67户,成功转移群众186人,全部通过投亲靠友的方式自行安置,缓解了全县转移安置工作压力。
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积极与上级部门协调,帮助解决防暑降温防虫等必备物资,以对江堤防汛一线人员生命和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因高温天气引发的人员中暑和其他安全事故。枞阳镇江堤指挥所还发动当地民营企业筹措草席200条、矿泉水50箱、蚊香、杀虫剂、风油精等千件,帮助上堤民工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天放晴了,可防汛的压力还没有减轻。为了保江堤安澜,在枞阳江堤永登段堤埂,烈日炎炎下,随处可见忙于巡查的背影,防汛帐篷里的值班人员时刻忠于职守……(王章志)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朱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