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枞阳县湖滨广场,每到晚上7点,热闹的广场舞就准点开始了。伴随着音乐,一群广场舞大妈跟着舞蹈老师的动作,欢快地舞动起来。
加入这支队伍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多,它的引领者是谁?带着疑问,深秋的一个夜晚,笔者走近了这支队伍,找到了指导老师陈月霞。
已过花甲之年的陈月霞,是枞阳中学一名退休英语教师,2008年退休后,为了打发时间,无意中她随朋友一起加入了广场舞队伍。那时广场舞并不普及,跳的人不是很多,这让她有点不好意思,每次去跳舞的时候都是遮遮掩掩的,深怕熟人看见。一开始,小群体在搬迁前的县政府大院里跳,日子久了,政府值班人员认为这样下去会给他们的管理带来不便,于是她们改到县总工会大院里跳。2009年,县城湖滨广场竣工,当天晚上,陈月霞她们就“占领”了广场当中的空地,这是个跳广场舞的好去处。湖滨广场地处县城中心部位,附近又有学校和超市,人流量大,许多陪读的家长晚上没事做,三三两两的加入到广场舞队伍中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队伍越来越大,人越来越多,高峰时达到近200人。而这个时候,一开始的“老队员”已经所剩无几了,陈月霞也起了离开广场舞队的念头,想把位置留给年轻人。队员们得知陈老师的想法后,纷纷涌上前尽力挽留:“陈老师,你要是走了,我们怎么办?请留下来教我们吧!”
面对一双双渴望的眼神,陈月霞很感动,于是留了下来。接下来,她和队员们自掏腰包,购买了播放器和摄像机等设备。为尽快掌握新潮广场舞要领,陈月霞通过观看网络上的视频自学,熟练后再去教授队员们。
“自己‘盘下’广场舞晚练点,并不是为了赚钱或出名,而是希望大家能有一个稳定的跳舞地点,身体越来越健康。”陈月霞说,“来跳舞的人一年收费40元,残疾人和家庭困难的一律免费。”
现在晚练点的人数在逐步增加,从刚开始的20人发展到现在的160余人。
为什么这么热爱跳舞?陈月霞说,年轻时自己就喜欢看人跳舞,但不会跳,退休后时间充裕了,于是跟在人家后面跳,跳着跳着就找到了感觉。更重要的是跳舞既打发了时间又锻炼了身体。
“舞友里面很多人身体并不好,我力劝她们坚持下来。”陈月霞说,“只要她们来了,身体变健康了,心情变好了,我就高兴。”当谈及广场舞的好处时,一位阿姨兴高采烈地说,以前晚上没事儿的时候,基本上呆在家里看电视,现在晚上出来跳广场舞,跳完后回家感觉特别舒服,最大的变化是身材变好了,小毛病也没了。也有阿姨说,为了练好广场舞,她能连着跳几个小时,以前做一件事不可能有这耐性。阿姨们你一言我一语,谈了许多跳广场舞的好处。
随着队伍的壮大,陈月霞也意识到必须规范团队管理,才能避免和减少矛盾的发生。于是她将队伍分成老年组和青年组,分场地跳舞,每周亲自教授老年组一次,青年组两次,其余时间则由自己挑选出来的团队意识强、行动力和舞蹈熟练度较好的“管理人员”来带她们。这中间陈月霞则抓紧自学新的舞蹈,或者拿着摄影机给大家拍视频,通过回放,发现舞蹈中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
随着管理不断科学化,这支广场舞队的专业性也在不断提升。陈月霞开始带队参加各种比赛和演出,并多次获得骄人的成绩。今年5月份,她带队在中国广场舞联合会组织的“最美乡村基地”拍摄中表演了两个节目,获得好评。
在获得荣誉和掌声的同时,陈月霞还热衷于公益事业。今夏抗洪救灾期间,她组织队员共捐款4000多元,还买了400条毛巾送到石岭小学救灾点。抗洪结束后,这支队伍又参加了欢送抗洪官兵演出。
大家可能不会想到,这样一个爱跳舞的普通退休教师,居然会是网络上大名鼎鼎的“月亮姐姐”。提起这个名号,陈月霞笑着解释:“大家跳舞都有队名,人家问我们队伍叫什么,我一时想不出来,想着我名字里面有个‘月’字,就说叫‘月亮姐姐’吧。我经常把队员们跳舞的视频传到网上,时间久了,点击率上升了,知道‘月亮姐姐’团队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名头也就这么喊出来了。我从来不想当什么名人,因此自己只授课,从不参与演出,推介的都是队员,大家对我这么厚爱,真是由衷的感谢和感激。”
今年10月29日,陈月霞带领的月亮姐姐广场舞队跻身“安徽省广场舞队30强”。在合肥接受颁奖归来,陈月霞信心满满:加倍努力,树立榜样,带领更多的人“跳起来、舞起来、美起来”。(乔婷)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朱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