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县直 >正文

县纪委下派干部的扶贫情怀

时间:2017-01-13 08:12:41

  

  

   真情润沃土 责任扛在肩

  ——记钱桥镇宣庄村县纪委下派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钱枞

  “现在的钱桥镇宣庄村由原埠山村和宣庄村合并而成,2013年这个村还是全镇唯一的软弱涣散村,村集体没有任何收入,村干部整天愁眉苦脸,人心涣散,各项工作处于全镇后列,镇干部都怕分工这个村。”钱桥镇机关干部、2014年7月通过选举担任村党总支书记的乔友汉无限感慨地说,“2014年10月,县纪委下派宣庄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钱枞同志的到来,让宣庄村干群看到了希望。两年多来,在市、县纪委的大力支持下,钱枞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从老百姓最热切盼望解决的问题入手,从最难处发力,钉钉子,铆足劲,让一件件实事落地生根,在较短的时间让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在宣庄村行走,一路上不时有村民主动上前跟钱枞打招呼,这位80后下派第一书记真不简单。同行的镇纪委书记钱明告诉笔者,别看小钱书记平时默默无闻、不善言表,但他人缘好口碑好,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主要原因是他长期吃住在村,连双休日都很少回家,全村142户贫困户他全都入户走访过至少一次,而且在手机上建立了档案,有贫困户照片、家庭情况、联系方式,还有结对干部姓名等,工作细致程度令人感佩。

  拓宽“富民路”

  宣庄村远离集镇,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缓慢,一条建成多年仅3.5米宽的“村村通”,无法满足这个拥有3846人口大村的出行,通到各自然庄的基本是土路,晴天尘土扬,雨天泥裹靴,出行难成为制约宣庄村发展的最大瓶颈。

  钱枞与村支书乔友汉一合计,在广泛听取村两委、党员和村民代表意见的基础上,决定从拓宽“村村通”这一村民呼声最高的实事干起,早日实现村民盼望多年的愿望。接下来,在县纪委领导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钱枞积极向县有关部门争取,终于将这一道路拓宽工程列入县农村道路畅通工程。该工程是将原来的3.5米宽水泥路拓宽至4.5米,全长4.8公里,总投资102.4万元,通过设计、预算、评审和招标等程序,工程于2016年6月5日动工,目前已进入扫尾阶段。与此同时,通过多渠道争取资金,对通往7个较大自然村3.5米宽的道路进行了硬化。

  群众的期盼就是驻村干部的努力方向。从“村村通”到“组组通”,钱枞最大的欣慰就是,村干部和群众由过去的“愁眉苦脸”变成现在的“喜笑颜开”。

  念活“致富经”

  宣庄村拥有800亩山场,6000亩耕地,1000亩水面,资源丰富,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为什么很穷?穷在村里没产业,穷在缺少带动性强的大户。钱枞通过多次走访与调研,悟出了一个道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钱枞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从盘活土地、荒山等资源入手,发展产业,培育大户,带动贫困户,从而增加村集体和村民收入。2016年,先后对官圩、草岱圩和毛墩圩进行流转,共流转土地面积1200亩,发包给3个种田大户种植水稻,村集体因此获得县财政新增集中连片耕地流转奖励10万元。

  2016年底,在光伏项目资金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市、县纪委监察局及时捐助15万元和7万元,帮助宣庄村建成1个60千伏村集中光伏电站和10户“三无”贫困户光伏电站,可使村集体年增收5万元,贫困户年增收3000元。目前村光伏电站和户用光伏电站已并网发电并产生效益。2017年至2018年,拟再为40户贫困户建成户用光伏电站,进一步提高贫困户家庭收入。

  贫困户吴福利是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盛九江的联系户,这个曾经一度消沉的中年人,在盛书记的关心和引导下,决心振作起来,发展产业,带头致富。钱枞在多次与他谈心中了解到,他想建苗木基地。于是通过多方努力,帮助他在本村朱塘组承包30亩荒地,并多方筹集资金10万元,栽植1.1万株红叶李,技术指导和销售由市纪委帮助联系。

  宣庄村贫困户吴小平,今年70岁,妻子患有尿毒症,因病返贫。他说,县纪委帮扶干部每次来都要掏几百元塞给他,觉得很惭愧。得知养猪政府还有补贴的政策后,他一共养了4头猪,同时与人合伙开油坊榨油,这两项加起来有近万元的收入。目前正着手筹建粮食加工厂,前期工作已经启动。在吴小平老人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坚韧向上的力量。

  通过县纪委驻村工作队的动员,全村共有17户贫困户养殖生猪,15户贫困户每户获赠小猪仔2头,5户贫困户每户获赠100只鸡苗,5户贫困户每户获赠3只山羊,2户贫困户承包池塘养鱼……这些贫困户在养殖的同时,还获得了产业扶贫补贴。为提高这些贫困户的养殖技能,钱枞多次邀请县农委有关专家到村进行集中培训,面对面传授养殖技术,增强了这些贫困户后续扩大养殖规模的信心。

  营造“好阵地”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钱枞把抓好村级班子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留下一支“撤不走的工作队”。

  下派前,宣庄村集体“零”积累,几间旧村部,房子烂、卫生差,党员没有活动场所,群众办事得上村干部家,很不方便。钱枞深知,没有好阵地,无从谈发展。他及时将宣庄村的薄家底向县纪委分管领导作了汇报,县委常委、纪委书记胡忠新获悉后,高度重视,多次带队实地走访调研,及时成立县纪委帮扶领导小组,明确由一名纪委常委主抓扶贫工作,同时县纪委、监察局25名机关干部结对联系该村26户贫困户。

  更让宣庄村干群感到欣慰的是,2016年4月,宣庄村被确定为市委常委、纪委书记盛九江的扶贫工作联系点,市纪委19名机关干部共联系该村31户贫困户。

  接下来,在市、县纪委的倾力帮扶下,一个个好消息不断传出,一件件实事得到落实:投资20万元新建了80平米的村级为民服务大厅,并添置4台电脑,改善了办公条件;对旧村部进行了修缮改造,粉刷一新,村民办事流程及村级各项规章制度标牌规范上墙。市纪委机关向宣庄村捐款5000元,同时捐赠2台电脑、1台打印机;县纪委机关向宣庄捐赠了2台空调、1台复印机。

  投资165万元,实施省级美丽乡村点孙湾自然村庄提升工程,设立进村口景观牌、安装60盏太阳能路灯、绿化地面、改水改厕、污水处理、粉刷房屋墙体等。

  在此基础上,他从抓班子、抓党员、抓阵地建设入手,指导村党支部制定党务村务公开制度、“五议五公开”、“三会一课”、村务监督委员会日常工作规程等制度,转变了村干部的工作作风,提升了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见证了宣庄村一天天在变化。在2016年实施八小水利提升工程的基础上,钱枞顺应民意,正在谋划一个更大的项目——宣庄村至浮山镇大桥项目,在市、县纪委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下,宣庄村和浮渡村两地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将在不远的将来得到解决。

  两年多的下派经历让钱枞明白了很多朴实的道理,他在扶贫日记中写道:“扶贫是一项特殊的群众工作,只有走进群众心里,才能做好群众工作。”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的扶贫对象现在都成了他的好朋友。他在镇政府、在村部,宣庄村干部群众不用指认就能直接找到他,大事小事都愿意找他咨询,拿个主意。

  荣誉属于有心人。在2015、2016年的年度考核中,钱枞连续两年被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评为优秀等次。 (朱文格)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朱文格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