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县农委在牵头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中,坚持在精准施策上谋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功夫,在精准落实上求实效,较好地完成了特色种养业扶贫任务。
精准目标,重点解决“扶持谁”的问题
主动会同相关单位,聚焦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有劳动能力和发展特色种养业意愿的扶贫对象6318户、20454人;确定有条件发展“一村一品”特色种养业贫困村65个;围绕资源条件、劳动状况、产业发展需求信息等,建立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扶贫台账,确保对标“扶准”,不落一户。
精准施策,重点解决“怎么扶”的问题
建立清单。制定了33项扶贫任务清单,明确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对照清单,按图施策、对表推进,认真履行牵头统筹协调职责,确保种养业扶贫工作有序推进。结合实际,确定粮油、蔬菜、经济作物、食用菌、经果林、畜牧、渔业、休闲观光农业、社会化服务等九类产业作为脱贫产业,组织技术专家编印了相关手册,发放给贫困村和帮扶干部,指导贫困户如何做“菜”。抽调技术骨干,成立了种子、畜牧、种植、社会化服务四个技术指导组,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实地观摩、现场教学活动。
综合施策。2016年,共培育新型经营主体487个,其中,培育龙头企业15个;专业合作社57个;家庭农场266个;产业化联合体10个;示范基地16个;小微农产品加工企业87个;国家级示范合作社1个;省级示范合作社1个,市级示范合作社4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个;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1个;县级示范场(社)15个。培育农业品牌。新认证“三品”12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个,获农业区域公共品牌2个,获省著名商标1个。根据省认定标准,扶持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示范村11个,涉及粮食、蔬菜、茶叶、苗木花卉四大产业;非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4个,其中麒麟镇新安村被农业部授予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官山村、鹿狮村、雨坛村被省农委授予“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贫困村通过资产出租收益28.3万元。
精准推进,重点解决“谁扶贫”的问题
认真落实牵头部门责任。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组织有关部门多次到乡镇、村督查,推进工作落实。精准选择带动主体。在全县1055个新型经营主体中,遴选了141个主体作为带动贫困户、贫困村的龙头,建立了“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共结对帮扶2913户。修订了各类示范主体评定办法,让示范主体主动履行扶贫义务,认定16个扶贫基地。精准提供指导服务。遴选170名科技干部结对340户贫困户,跟踪技术服务;遴选180名新型职业农民就近一对一帮扶180户贫困户;组建6个技术指导组,深入贫困村组和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培训和现场观摩指导,共培训贫困户、经营主体、帮扶干部3387人(次)。实施散户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项目,共发放奖补资金267.38万元;实施基地、产业、经营主体带动项目,带动3049户贫困户增收。
2016年,我县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在全省39个非重点扶贫县绩效考核中位列第二,受到省农委和省林业厅的通报表扬。2017年,农委将继续履行牵头单位职责,聚焦目标、总结经验、强化举措,确保完成年度任务。(县农委)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朱文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