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县直 >正文

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

时间:2017-09-01 14:58:10

  ——枞阳县人社局就业扶贫工作纪实

  当前,我县的脱贫攻坚正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为了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县委、县政府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精准导向和效果导向,着力推进脱贫攻坚十大工程,着力推进“重精准、补短板、促攻坚”专项整改行动。今年以来,我县按照脱贫总揽工作全局的要求,高度重视贫困劳动者就业扶贫工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在全省率先建立就业扶贫驿站,实现“两个覆盖”,即实现就业扶贫驿站贫困村全覆盖,农村辅助性岗位开发工作实现扶贫任务村级全覆盖。同时因地制宜有效整合扶贫驿站与就业扶贫车间、金融保险扶贫、居家就业及光伏扶贫等资源,打好脱贫攻坚“组合拳”,积极探索具有枞阳特色的就业扶贫新模式。

  

  购买公益性岗位促就业

  8月17日,麒麟镇阳和村就业扶贫驿站大厅里,公共就业、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社会保险等分区服务台前,前来咨询的村民络绎不绝。与此同时,村里的公共绿地上,贫困户江林平正在与同事们一起清扫公路上的垃圾和草坪上的杂物。作为村里的护林员,她每月能增加300元的收入。“原来只有在家做饭、洗衣的本事,真没想到,今年我都48岁了,政府还能帮我找到一份园林绿化的工作,让我每月都有固定收入,对生活越来越有信心了。”江林平感慨地说。

  江林平家庭比较贫困,爹爹生病动过大手术,常年服药且需要人照顾,丈夫平时只能打打零工,每月的收入只有500元,是村里精准扶贫对象之一。今年初,在县人社局及村干部的帮扶下,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与江林平一样,该村还安排了成桥龙、光红胜,光海明和梅桂芝等年龄偏大、家庭贫困的困难就业人员,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解决了就业问题。

  县人社局副局长黄进军介绍,针对无法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者,该局在全县开发了347个居家就业、就近就业岗位,为315人实现了就业扶贫。对因病、因残、年龄较大、身体较差的特定贫困劳动者,实施就业保障兜底,开发了200个农村保洁、保绿、保安、护林、护路等辅助性就业岗位,扶持贫困对象就业。

王章志 摄

  

  免费技能培训增本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技能扶贫,既着眼解决技能缺乏的现实难题,又立足长远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扶贫之路。就业是民生之本,技能是就业之本。一个没有技能的农民,务工一天只挣三五十元,掌握了技能,就能挣一二百元。

  “现在的政策就是好,技术送到家门口。”这阵子,白柳镇桂元村村民杨学传逢人便说。他今年承包了50多亩田地,还养了六头猪,六只羊,六亩田的水面还养了鱼。虽然去年他家已经脱贫,但因为过去穷怕了,今年6月份,村里扶贫驿站举办各种农业技术培训班,他仍然报名参加了培训,接受了农业技术、水稻种植、养殖技术等培训,自己感觉受益匪浅。老杨说,自己身体不好,无法外出打工,现在除了种田,又把从扶贫驿站学到的技术用在实处,搞起了家庭养殖,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据悉农业技术培训作为扶贫驿站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所承担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购买服务等方式,为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开设扶贫工厂、扶贫车间、扶贫基地或电商服务中心提供基础条件,同时,为扶贫企业和贫困劳动者提供政策咨询、岗位信息、技能培训、直接就业等服务。根据县委、县政府的整体布局和安排,我县今年建设扶贫驿站22个,明年再建设43个。扶贫驿站以帮扶贫困劳动者就业为主线,以增加贫困劳动者收入为核心,以开发就业岗位为重点,以就业扶贫基地为载体,对准清单,挂图作战,突出重点,多策并举,建立起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彻底挖掉“穷根”。

  

 

  家门口就业助脱贫

  白柳镇桂元村贫困户汪霞玲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前几年,丈夫因病去世后,她带着两个女儿艰苦度日,生活十分困难。去年村里推荐她到坐落在村里的梵盛服饰公司上班,同时又为她安排了光伏扶贫项目,加起来一年收入能达到15000元左右,日子渐渐有了起色,汪霞玲脸上的笑容也一天天多了起来。

  安徽梵盛服饰公司,是一家生产各类晚礼服和新款女装的出口外向型企业,2017年被枞阳县人社局认定为就业扶贫工厂后,18位贫困劳动者通过短期技能培训,目前已全部实现上岗就业。

  黄进军说,我县“围绕产业、一地一品、因地制宜、总量控制”的原则,由企业自愿申报,再择优确定,在企业建设扶贫工厂、扶贫车间、扶贫加工点的基础上,采取政府投资新建、帮扶单位捐建、旧房改建扩建、企业新建等方式,在贫困村和有扶贫开发任务的乡镇,今年已经建成了10个就业扶贫驿站,12个在建中,吸纳335位贫困劳动者就业。

  扶贫驿站是推动扶贫工厂、扶贫车间、扶贫基地帮助贫困劳动者脱贫致富新阵地,在开发居家就业、辅助性公共服务和电子商务岗位中,起到了助推器和加油站的作用。

  建立长效机制稳脱贫

  制定完善就业扶贫优惠政策。今年以来,我县根据省、市就业扶贫工作要求,在去年制发《枞阳县就业脱贫工程实施意见》、《枞阳县关于就业脱贫工程补贴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的基础上,结合枞阳实际,今年又制定了《枞阳县2017年就业脱贫工作方案》、《枞阳县就业扶贫驿站建设实施方案》、《枞阳县就业扶贫基地(工厂)和扶贫车间认定及补贴办法》、 《枞阳县农村辅助性岗位开发管理办法》、《枞阳县就业扶贫驿站就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就业扶贫帮扶政策文件,细化帮扶措施、明确补贴方式、规范申报流程,确保就业脱贫有实招、易操作、出实效。加强宣传引导。就业扶贫政策多,涉及面广,政策惠及对象居住分散,且信息接收渠道不畅,必须通过宣传引导才能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自觉。为增加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度,该局在年初印制了一批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年画,通过邮政投递到贫困户家中,让其知晓就业扶贫政策内容。同时印制宣传单。利用现场会、招聘会、乡镇人社工作平台、“就业援助月”等活动,进村入企发放就业扶贫政策宣传单,广泛宣传就业扶贫政策。今年5月底,在义津增丰村、白柳桂元村率先建成扶贫驿站,6月15日,在义津镇召开了全县就业脱贫工作现场会,全面推进全县就业扶贫工作。利用媒体宣传。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体的覆盖面广的特点,宣传我县就业扶贫成效、反映就业扶贫成果。8月24日,来自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新社、人民网、新华网、人民数字、凤凰网、腾讯、新浪、网易等20多家媒体记者对我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实地采访,集中报道我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举措和成效。此前,我县就业扶贫分别被《安徽日报》、安徽卫视、《铜陵日报》等省市媒体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形成了政府推动、社会帮扶、群众参与的良好脱贫攻坚氛围。

  

  “六大行动”保脱贫

  一是实施就业扶贫基地示范专项行动。按照企业自愿申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实事求是、择优确定的原则,公开招募一批经济实力较强,生产经营比较稳定,劳动关系和谐,热心社会公益、具有社会责任感,能够提供适合农村贫困劳动者就业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作为就业扶贫基地。目前,认定市级就业扶贫基地9家,县级就业扶贫基地(工厂)30家。二是实施就业扶贫驿站建设专项行动。按照“围绕产业、一地一品、因地制宜、总量控制”的原则,在企业建设扶贫工厂、扶贫车间、扶贫加工点的基础上,采取政府投资新建、帮扶企业(单位)捐建、旧房屋改建扩建、企业新建等措施,在贫困村和有扶贫开发任务的乡镇,建设就业扶贫驿站。三是实施居家就近灵活就业专项行动。围绕“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依托当地特色种养殖、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农村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家政服务、物流配送、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努力开发适合贫困劳动者就业的居家就近灵活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用,组织和带动贫困劳动者就业。鼓励适合分散式、家庭作坊式生产的企业和来料加工劳务经纪人在乡镇设立工厂、扶贫车间或村加工点,组织无法外出就业的贫困劳动者在家门口或就近从事手工编织、来料加工、农产品深加工等或到农民合作社工作。目前,已开发居家就业岗位400个。四是实施就业兜底专项行动。针对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但因年龄较大、身体较差、行动不便、通过市场难以实现就业的贫困劳动者,结合我县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开发农村保洁、保绿、保安、护林、护路等辅助性就业岗位,安置贫困劳动者就业。按照“依法依规、总量控制、兜住底线、持续帮扶”的要求,目前已开发辅助性就业岗位200个。五是实施稳定就业专项行动。今年来,县人社局在枞阳镇、项铺镇、汤沟镇举办了三场贫困劳动者就业专场招聘会,现场75家企业,提供近6000个岗位,让贫困劳动者与用工企业面对面进行岗位对接。切实维护已就业贫困劳动者劳动权益,指导督促企业与其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按时足额发放劳动报酬,积极改善劳动条件,加强职业健康保护。该局定期联系、主动走访已就业贫困劳动者,及时掌握其就业失业情况,对就业转失业的,及时办理失业登记,按规定落实失业保险待遇,提供就业帮扶,帮助其尽快上岗。鼓励企业稳定聘用贫困劳动者,对吸纳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贫困劳动者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的企业,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及社会保险补贴。六是实施技能脱贫专项行动。以就业为导向,围绕当地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结合贫困劳动者就业意愿和劳动能力,通过订单式、定向式培训、送培训下乡等方式,实施了农村实用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技能培训。目前,已举办16期培训班,培训629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6.6%。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精准对接、稳定就业,促进贫困劳动者通过就业创业脱贫,确保全年脱贫攻坚任务的顺利实现,下一步将继续推行就业扶贫驿站建设、农村辅助性岗位开发,大力实施返乡创业行动计划,提升贫困劳动者就业质量,及时兑现相关待遇,确保政策、资金落实到位。徐连祥  文/图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徐连祥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