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县直 >正文

立下扶贫志 “绣”出致富经

——记增丰村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方绍兵

时间:2018-07-27 15:53:18

  县文化委选派的驻义津镇增丰村原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方绍兵,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下一番绣花功夫”的谆谆教诲,深入贯彻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要战略思想,立下脱贫志,“绣”出致富经,认真履职尽责,身体力行推动该村由典型贫困村向活力迸发的示范村稳步迈进。2017年该村通过省第三方评估,实现了“村出列、户脱贫”目标任务。他连续三年被市、县评为“优秀”选派干部。

  增丰村位于菜子湖湿地东岸,易旱易涝,农业生产“望天收”,农民收入主要依赖水稻种植和外出打工,是远近闻名的“三无村”(无办公场所、无集体产业、无集体收入),也是全县典型贫困村和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

  2014年11月驻村后,方绍兵下定决心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建设新村部。他精心策划了倡议书和筹款路线,多方奔走呼吁,先后争取资金近40万元,2015年底新村部建成并投入使用。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他有时十天半月不回家,无暇照顾家人。他年逾八旬的母亲突发脑梗瘫痪在床,乍见到一身灰土、疲惫不堪的儿子,老人流着泪说:“伢呐,公家的事要紧,我不怪你,你回去吧!”没想到的是,这竟是母亲对他说的最后一句话……

  “理事先理人”。针对该村两委班子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他多次找到村两委成员交心谈话,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苦衷。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村两委成员之间逐步消除了隔阂,统一了思想,村各项工作由全镇垫底村、后进村,向示范村进位。2016年,增丰村终于摘掉了“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的帽子。

  如何充分发挥村党小组和党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着实让方绍兵动了一番脑筋。根据每名党员实际情况设岗定责,实施村级“脱贫攻坚党小组领办制”,变村两委“隔山喊话”为面对面引导。印刷150余份扶贫政策宣传纸,通过各党小组领办后,入户当面解读,让贫困户及时撑握扶贫政策和致富信息,效果明显。金庄组村民盛井应在党员鲍大兵的宣传引导下,投入50万元成立了梦中园家庭农场,在本村流转贫困户闲置土地400余亩,年创收45万元,吸纳解决本村36户贫困人口就业。除去土地流转收入,每户每年务工收入增加3000元左右。

  扶贫先扶志。下古组村民王伟,因为两个女儿上学,家庭经济负担重,2014年被评为一般贫困户。王伟与妻子李芦友因为一直找不到工作,二人情绪长期低落,影响了脱贫增收的积极性。村两委认真分析该户致贫原因,决定由包片党小组领办,安排专人就近对接,及时引导,重新鼓起了夫妻俩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脱贫致富的决心。2015年王伟在南京市顺利找到了一份称心的工作。该片党小组还根据王伟妻子李芦友的厨艺专长,在义津镇中学食堂联系了一份“烧饭”的工作,自此该户家庭收入稳定提升。

  为增加村集体收入,方绍兵反复摸排家底,多次与村两委商议,不断完善增收方案。结合该村资源优势,通过“四集结”增加村集体收入。“集结”光伏电站售电收入,2016年村集体60千瓦光伏电站开工建设,2017年1月并网发电,累计收益60039.47元。“集结”村集体圩口租赁收入,将义西小圩和增展圩两个圩口对外发包,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4万元。“集结”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性收入,2017年5月成立“义丰农业专业合作社”,除14户贫困户33600元的股份收入外,村集体还年创收约3万元。“集结”就业扶贫车间厂房租赁收入,每年2万元。截止2017年10月该村集体收入达到了114039.47元。

  2016年底,小鲍组贫困户鲍时龙妻子突发心肌动脉血管夹层,情况危急,而子女常年外出务工。关键时刻,方绍兵“扮演”起鲍时龙子女,组织人员和车辆及时将她送往县医院救治。但其病情严重,需转诊至合肥治疗,方绍兵又忙前忙后积极帮助协调解决。因救治及时,鲍时龙妻子身体恢复良好。方绍兵还先后多次到鲍时龙家走访看望,“这位下派的方书记对我恩重如山啊”,鲍时龙逢人便说。(钱丙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高春英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