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近日,据网载,全国不少地区存在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市场主体打农用地“擦边球”,在流转来的土地上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名,擅自改变农用地用途违法占地建设住宿餐饮、休闲旅游等经营性场所。这严重违背了中央土地管理基本国策,侵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必须得到遏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规范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单靠一两个部门单打独斗无济于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发力,给农用地织密“防护网”、盖上“金钟罩”。
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站在“两个坚决维护”的高度,不折不扣落实“放管服”改革各项举措,在农用地审批上“做减法”的同时,着重在事中事后监管上“做加法”,建立违法建设农用地问题早发现、早制止的工作机制,将违法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敢于碰硬,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法触碰农用地红线获利的市场主体,发现一个、查处一例,并将其纳入失信名单,让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付出信用惨痛代价;对监管不力或因渎职、失职导致违法问题后果严重的责任人,坚决依纪依法查处。
耕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广大农民要增强农用地保护主人翁意识,发挥离土地最近、情况最明的优势,对在农用地上搞违法建设的行为,不被少数涉农市场主体给予的蝇头小利所诱惑,敢于站出来监督举报,让违法行为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事实上,农民的每一次及时监督举报制止,都是为自己护权力、为子孙留后路、为国家谋长远。(章洋)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杨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