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枞阳县教体局在教育扶贫工作中,注重发挥自身优势,突出教育特色,精准帮扶,精准发力,固本培元,通过练内功,真投入,担责任,献爱心等方式,“打”出教育扶贫“组合拳”,实现了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学段全覆盖、对象无遗漏、标准最高档、项目可叠加、手册全记录。摸索出一条有效可行的扶贫方式。
练内功,改善办学条件,夯实教育扶贫基础
枞阳县聚焦“补短板”、合力“拔穷根”,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放在社会事业发展的首要位置,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所有贫困地区学校配齐功能室、体育场,开足开齐全部课程。推进“中小学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农村地区教师结构性缺编的问题有效缓解。“四名工程”评选向农村学校倾斜,教师积极性明显提升。实施校舍维修改造工程,优化高中布局调整,着力打造浮山中学农村名校。整合教育资源,向农村或薄弱学校倾斜,形成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制定《枞阳县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工作,教学资源、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近年来,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状况及办学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崭新的教学楼、宽阔的运动场、温馨的留守儿童之家,安全、高档的校园环境,让师生感受到教育发展带来的幸福感。大家都说:“在枞阳,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最安全的地方是教室。”
真投入,拓宽教育扶贫范围,助力贫困学子腾飞
枞阳县加大教育领域扶贫助贫力度,已形成对贫困子女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一整套救助体系。该县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在幼儿园一律免除保教费1000元,免除初中20元、小学10元簿本费及高中学杂费,并为普通高中和中职贫困生申请国家助学金,保障了贫困家庭学生无一例因贫辍学。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开辟绿色通道优先办理,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生上学。2020年春季学期学前幼儿资助1393人(其中建档立卡幼儿803人)69.65万元;高中阶段学生资助7766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809人次)892.465万元;免义务教育簿本费4938人(其中初中2244人、小学2694人)7.18万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资助建档立卡学生358人6.01万元。秋季学期学前幼儿1475人(其中建档立卡幼儿755人)73.75万元;高中阶段学生资助8159人次(其中建档立卡学生1812人次)988.645万元;建档立卡大学新生入学资助248人15.65万元;受理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1043笔924.506万元。
担责任,加快教育现代化,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为了贯彻落实全省推进教育脱贫攻坚暨智慧学校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县教体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确保全面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近年来,利用中央和省改薄专项资金2660万元,按省标准为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配备了计算机教室,为所有教学点配备了交互式一体机和在线课堂系统,为5所学校配备了直录播教室。2019年完成了省智慧学校实验校黄山初中一个“智慧课堂”和7所乡村智慧学校的建设工作。高标准完成枞阳镇金山路小学智慧学校建设任务。制定了《枞阳县智慧学校建设规划(2019-2022年)》,投资650万元新建钱铺初中等11所乡村智慧学校,已经完成安装和调试工作,陆续投入使用。让农村孩子也不会输在人生“起跑线”上,逐步缩小城乡办学条件上的差距。
献爱心,温暖贫困学子幼小心灵,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在枞阳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孩子多为留守儿童,枞阳县教体局建立完善贫困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印发《关于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通知》、印发《枞阳县留守儿童管养实施办法》等文件。全县共有留守儿童之家181所,全部配备了电话、图书、电脑、电视和文体器材等。建立贫困留守儿童档案,做到真情关爱“三个优先”。开展与贫困农村留守儿童“手拉手”、“结对子”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关爱力量。同时加快3所自建乡村学校少年宫(凤仪、长沙、铁铜)项目建设进度,用好管好已建16所乡村学校少年宫。依托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艺术、体育、科技、实践等活动,促进广大农村贫困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高效完成了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王中林 )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周若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