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枞阳法院的志愿者来了!有法律问题、生活难题都来聊聊,听法官说道理,遇事心里有底!”近日,随着热心大爷的高声吆喝,枞阳县法院青年干警“青”心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在充满烟火气的基层场景里热闹开场。
商超护“她”:“她权益”进货架
“劳动合同咋签才稳妥?加班工资咋算不吃亏?咱女性有啥特殊劳动保护?”实践活动首站,青年干警走进辖区乡镇商超,聚焦“妇女劳动权益保护”开展专题普法。针对女职工最关心的劳动合同续签、加班薪酬核算、大龄女职工劳动保护、孕期岗位调整、退休保障等关切点,干警们避开“法言法语”,通过发放手册、拆解案例、一对一答疑,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里的“硬条款”,转化成听得懂、用得上的“家常话”。
“我女儿总怕休完产假没岗位,今天听法官一说才知道这受法律保护!您多给我几张册子,家里三个孩子都能看看!”一位超市导购员攥着宣传册连连道谢,满脸的顾虑烟消云散。同时,干警们还与商超负责人沟通,建议企业完善女职工权益保障机制,从源头减少劳动纠纷,既护好女职工“半边天”,也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菜场解“忧”:“菜篮子”普法摊
“叔叔阿姨们,哥哥姐姐们,大家有没有法律问题要咨询呀?比如客户欠货款咋要回?和隔壁摊位有摩擦咋解决?”第二站,干警们把普法“摊子”摆进菜市场,围着菜摊转、跟着人群走,用摊主和居民熟悉的“聊天式”普法,破解大家的法律困惑。
不同于传统普法的“照本宣科”,干警们紧扣菜市场场景需求,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重点,拆解成“欠货款咋维权”“临期菜咋标注”“收到假钱找谁”“秤不准会受啥处罚”等实在问题。遇到卖菜大姐担心收假钱,干警当场教她留存交易记录、联系市场管理方;碰到摊主疑惑消费纠纷,就细致演示“留存进货单、对账留凭证”的证据保存技巧,让法律知识真正入脑入心。
“以前觉得法律离咱远,今天才知道收摊对账、存好进货单,这些小事都是保护自己的‘证据’!”摊主的认可,让干警们更有干劲——要让法律成为大家遇事时能翻、能用的“贴心指南”。
乡间助“农”:俯身干农活贴民心
“您歇着,这点活儿我们来!”第三站,干警们走村串巷,看到农户因农忙顾不上清扫庭院,便主动拿起扫帚、簸箕,弯腰清扫落叶杂物、规整农具柴火,用格外认真的动作,帮农户解决实际不便。
劳作间隙,干警们和农户拉家常,倾听他们在务农、邻里相处中遇到的难题,顺带普及农业相关法律知识。“比起光讲法律,帮农户做点实事,更能让他们感受到诚意。”参与活动的干警说,作为法院新青年,不仅要履行好本职岗位职责使命,也要以“好体魄”躬耕在乡村振兴的广袤天地间。
街头问“计”:路口收“金点子”
“您觉得法院服务咋改进更贴心?审判执行工作还有啥要完善的?”活动最后一站,干警们带着纸笔,在商超门口、小区广场等群众聚集处,以“街头采访”的形式主动攀谈——买菜的大爷、逛街的阿姨、纳凉的奶奶,都是“问计”的对象。
从“线上立案能不能更简单点”,到“普法能不能多讲点家常案例”,再到“执行进展能不能多告知”,干警们把群众的每一条建议都认真记下。这些带着“泥土味”的“金点子”,是进一步优化司法服务的“指南针”。
一场实践活动,四幅为民图景。枞阳法院青年干警用“走基层、办实事、听民意”的行动,把司法温度送到群众身边,在为民实践中书写更多温暖答卷。(朱霞萍)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