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哪里有雨雪,哪里就有我们的雨具。现在,全国平均三件雨具中就有一件产自枞阳项铺。”日前,枞阳县项铺镇玉堂雨具厂负责人疏林自豪地说。目前,枞阳县项铺已经在全国雨具生产中占据重要一席。去年,项铺镇雨具销售收入达4000多万元。今年以来,仅玉堂雨具厂每天就有3000件雨具不断涌向全国和海外。
枞阳县项铺镇人多地少,全镇经济实力在全县长期居末位。为此,该镇主动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吸引大量在外地从事雨具生产的能人回乡创办雨具企业。县里有关部门和镇政府除了实行税费优惠和融资服务,还提供基础配套设施。镇政府拿出180万元,打通4公里瓶颈公路,并将空置的三所校舍出租给暂时找不到厂房的创业者。
2006年,吴波涛、吴宣涛、吴金涛三兄弟分别回乡创办起雨具加工厂。起初,由于对目标市场没有明确定位,加上其他同乡争市场,销售不理想。在协会协调下,兄弟三人集中进攻河南市场。两年后,吴波涛在河南北部的新乡、安阳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吴宣涛则在东部和中部的郑州、开封站住了脚跟;吴金涛则在位于西部及南部的南阳、洛阳等地打开了市场。去年,兄弟三人销售收入达1200万元。
项铺镇镇长鲍洪宾说,金融风暴加速了农民工的回流,许多在外地生产雨具的农民工纷纷返乡创业。为满足他们扩大规模的需求,镇里的雨具生产功能区正在加紧建设;投资0.5亿元的雨具面料生产企业将在年内投入生产。投产后,当地企业生产的雨具平均每件能节省0.5元的物流成本,全镇雨具行业总产值将突破1亿元。(记者胡劲松)
记者点评
枞阳县项铺镇抢抓机遇,强化建设基础设施硬环境和产业配套软环境,千方百计让创业能人返乡创业、做大做强,过去的贫困山村也因之变成了全国重要雨具生产基地,走出了一招化危为机的妙棋,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稿件来源: 安徽日报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