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针对参学单位类型各异,党员多、文化水平低、行业分布广、流动性较大的特点,把保证参学率作为首要解决的基础问题,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富有成效地开展了“六学”活动,让基层党员愿意学、学得好,保证了学习效果。
一是送学。该县成立了学习实践活动理论宣讲团巡回宣讲25场次,“送学”到基层。对退休党员,采取相对集中的原则进行集中“送学”;对行动不便的党员,采取“家访式”教育,送学上门。
二是帮学。该县召开了400余名骨干参加的培训会议,并对全县村级党组织书记和乡镇党委书记进行一次集中轮训。乡镇机关组织了党员干部对文化程度低的农村党员开展“帮学”。如金社乡金山村采取“五户一联、结对帮学”的方式,即6名村干部和6名党小组组长,每人联系5名党员户,结成学习对子,互帮互学。
三是比学。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科学发展在身边”主题征文活动,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热情。坚持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以该县钱铺乡井边村支书吴三宏同志为杰出代表的呕心沥血为村民、无私奉献尽职责、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先进人物为典范,组织党员开展“比学”,形成了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四是挤学。该县的学校、“两新”组织针对党员工学矛盾突出的特点,坚持自主学习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有的参学单位采取划小支部、错时集中等方式进行集中学习,有的开办“周末课堂”,利用周末时间进行学习培训,有的利用双休日或晚上开展学习,解决工学矛盾。灵活安排时间“挤学”。
五是找学。该县针对流动党员的特点,坚持查、访、找并举,与输出地党组织联系,对流动党员开展“找学”。如枞阳镇开展“两函一寄一找”活动,即“两函”是指:给流入地党组织寄一份函,委托他们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当地的学习实践活动;给流动党员寄一份函,通知他们尽量想办法参加流入地党组织的活动。“一寄”是指:给流动党员寄送我县自编的《科学发展观知识简要问答100题》,鼓励他们自学。“一找”是指: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查流入本地的党员。
六是助学。该县采取通俗易懂的学习形式,安排“助学”。县学践办编写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简要问答100题》,让基层党员看得懂、学得进。一些参学单位针对行业及工作岗位不同的特点,采取一问一答的形式,自编一些学习辅导材料,帮助党员干部进一步领会原著的精髓。(陈来娣)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