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吴霁岚,对书法艺术有兴趣的朋友一定不会陌生,在小城的街道上,抬眼侧目处,经常就会看到落款为“霁岚书”的墨宝星星点点地散落于一些机关单位、商业店铺的牌匾上,字体潇洒落拓气势恢宏,给人一种一气呵成的畅快淋漓之感。早就听说退休后的吴老比以前更忙了,他在忙些什么呢?
10月15日下午,我们在县政协办公室同志的引领下,迈上高高的台阶,登门拜访吴霁岚先生。66岁的吴老精神矍铄儒雅知性,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轻,富有亲和力,他客气地把我们让进书房,书桌上,摆着一封刚刚收到的来自中国楹联学会联墨交流中心的函件,邀请吴老为正在筹建的“海峡百家姓氏联墨碑林”书写两幅“景氏楹联”碑联(随函附上所书内容),碑林地处泉州晋江市金井半岛,这里曾是台湾同胞主要祖籍地,碑林在中国楹联学会支持下,由中国楹联学会联墨交流中心、立雪书院南院、台北市孔子庙诗学研究会、晋江市金井镇政府等爱好世界和平的文化社团发起建设,精选“百家姓氏”楹联三百幅,邀请海内外书法名家书写,碑文正面为姓氏楹联,背面为姓氏源流,书家肖像简介。吴霁岚作为中国楹联学会书法委员会委员才被荣誉邀请的,这是他书法作品继入选开封碑林刻碑永存后,第二次入选碑林。吴老说,现在自己每个月都有四五幅书法作品赴外地参展交流。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吴霁岚书法、篆刻作品就相继在省、市和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曾多次在全国性书法大赛和展出中获奖,并参加日本茨木市书展交流,作品曾被井岗山纪念馆收藏。有多幅书法和篆刻作品收入《中国当代楹联墨迹选》、《当代中日书法作品汇观》、《二十世纪国际现代书法集》等书。专家曾评价吴霁岚的书法作品“笔画如摩崖,有金石味,墨色躁润相间气息浑朴自然。”
2005年,吴老在县政协退休后,比以前更忙了,他戏称在忙“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健康为中心,忙于研学书法和京剧两大国粹。吴老的退休生活很有规律,也很丰富多彩,每天清晨雷打不动的,6点钟准时起床,浇花扫地早餐诸事毕,7时到9时,练习书法,9点以后,等周围的邻居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后,开始练习京胡,下午外出活动,与书友票友们交流。每周五周六下午,县京剧联谊会都有例行的集体活动,吴老就要带上京胡给票友们伴奏。吴老说,每天这样一静一动地安排既考虑到周围邻居生活习惯,又契合了自己的身心健康,科学而合理。
吴老青年时曾在剧团拉过多年的二胡,学京胡虽然是自2002年才开始的,但进步蛮快的。老人家也很钻研,光京剧磁带、录音机和京剧资料等就占满了一书橱,价值500至1200元的京胡就买了11把!在安庆周边地区,吴老的京胡技艺已小有名气了。今年国庆期间,省振兴京剧艺术基金会在肥举办为期7天的全省京剧票友演唱会,9月29日就背着京胡去了省城,因为根据节目单安排,他要分别为我县选送的《蝶恋花》、《江姐》、《罢宴》,安庆选送的《女起解》以及太湖选送的《打渔杀家》等6个京剧演唱节目伴奏,吴老这一路演奏下来,一直呆到10月8日才回到枞阳,国庆、中秋两节都是在合肥度过的。平时,吴老除了参加本县的京剧演出活动外,他还兼任太湖县京剧社荣誉会长,经常出去与周边县市的戏迷朋友交流,切磋技艺。日前,吴老已收到江西九江市京剧联谊会的邀请函,11月10日,他要组织一批县内外票友代表安庆市去参加九江市京剧票友演唱会的演出。
采访过程中,吴老应邀给我们拉了一段西皮,张弓提琴间,或缓或急、张弛有致的琴声便如滔滔江水般奔泻而来,同时一种幸福而陶醉的神情,旋即洋溢在他的脸上。徐连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