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一本抒情诗文集《月湖轩吟草》,散发着淡淡的油墨香味,与读者见面了。“谨以此卷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献礼”,扉页上的两行楷书,抒发了一介髦耋赤子对祖国母亲60华诞的诚挚祝福!
书的作者名叫王国祥,今年已79岁高龄,现任枞阳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幼年从舅父读私塾,旋就读桐城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在基层脱产工作,后调县政府财政部门工作,其间20年调出调入,为财税工作无私奉献青春岁月。1983年退休。因工作需要复返聘8载。
“狂来欲碎玻璃镜,还我青春火样红。”这是当代诗人臧克家的一句咏怀诗。王老在他的文集自序中,以此句为励。虽身退在家,但心不赋闲,坚持填词作赋,大力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诗教育人。其作品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情景交融,犹似一种乡土教材,发人深省。
1990年6月,枞阳诗词学会成立伊始,他就默默效力枞阳诗坛,尽情讴歌这块神奇的土地和土地上勤劳善良的人民。从普通会员到学会核心人物,风风雨雨20年来,他虚心学习,潜心服务,专心诗教,甘为枞阳诗教尽晚霞余晖。曾应邀参加合肥、北京等地高层诗坛盛会,他为宣传枞阳、赞美枞阳写下了许多诗篇,并收到良好效果。
王老在诗会主要负责通联工作。诗会老同志居多,又无车辆,日常上传下达,通知联谊,全靠两腿丈量。每年一期《枞阳诗词》会刊,从征稿、组稿,到分稿、改稿、校稿,都投入全部精力。更难能可贵的是,会刊出来后,他都要和诗会唐志坚、吴朝晴会长一道,一本一本的上门送发。累了,就站着休息一会。工作劲头比诗会的年轻人更甚。他非常重视新会员发展工作,向几届诗会负责同志建议,吸收并培育年轻会员,使得一批又一批的新诗友崭露头角。现在学会会员已达560余人,既有离退休干部,也有大学教授、中小学教师、学生、机关干部,还有农民、企业家等,汇聚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分子,老中青兼有,遍布国内外。枞阳诗词学会也成为县内诗老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乐园,影响越来越大。
在潜心诗教育人的同时,王老从不间断诗文的创作。退休以来,创作各类诗、词、联及文稿逾千篇(首),在各级诗刊报纸上发表作品400篇(首),获全国性各类奖项10多个。其自费出版的诗文集《月湖轩吟草》上、下两册,约15万字。他还参与编写了《枞阳风雅》这一宏篇巨著。
“风雨兼程六十年,文韬武略定坤乾。冰山草地英雄路,深谷寒岩烈士眠。三代贤能强国手,五洲风浪稳操船。炎黄儿女多英杰,爱我中华永向前!”一首七言律诗,道出了王老和共和国甘苦与共的岁月。读王老的诗,倍感清新自然。他不刻意求典,也不纵情矫作,贴近现实,贴近生活,唯真情实感为重。2005年国家免征农业税,和财税工作打交道多年的他,情不自禁地为党的这一惠农壮举叫好,他喜赋道:“今日税全免,举世也无双。击壤而歌日,丰收乐小康。”古风新韵,读来沁香满口。改革开放以来,家乡桐城派故里经济腾飞,文风和畅,给了王老无尽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他在《忆江南?·十颂枞阳》(之八)中写道:“枞阳好!文采实堪豪。诗窟美名声远播,桐城文派誉尤高。历代领风骚。”“枞阳好!鱼米古名乡。鸡鸭成群仓满谷,年年新政惠农庄。遍地稻花香。”这一组词的字里行间,充分表达出一个爱乡爱国的赤子情怀。有生之年,王老表示,仍以光大诗会、弘扬诗教为己任,以“老当益壮”的情怀再续火红青春。 方千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