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任村干全部参加养老保险
作为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承办责任单位,县委组织部、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都明确一名负责同志主抓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全县1608名现任村干部全部参加养老保险。
我县及时制订《枞阳县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方案》细化、明确了四个阶段(即前期准备、制定政策、申报审批和缴费登记阶段)的主要任务。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开展宣传活动,举办多期培训班,对工作方案、暂行办法等进行讲解。同时积极协同有关部门做好政策出台前后离任村干的信访工作,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及时落实离任村干的生活待遇,有效化解了矛盾。
承办责任单位在考察、调研、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乡(镇)村级组织意见后,拿出了《枞阳县村干部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讨论稿,并分别向县人大、县政协领导汇报。随后,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枞阳县村干部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对保障对象、缴费标准、缴费方式、基金筹集管理和养老金给付等作了明确规定。
我县村干部参加养老保险工作着重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坚持公平公正、注重贡献的原则,现任村干部按职务、任职年限参加保险,缴费标准按正职2400元/年,一般村干部1800元/年标准缴纳。二是保险费实行分级负担的原则,由县、乡、村、个人四级共同负担,其中县财政承担40%、乡镇财政承担15%、村级经济组织承担15%、个人承担30%。
5月19日,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全县村干部养老保险实施工作。村干部参保摸底登记上报1828人,后经身份认定和资格审查,22个乡镇和开发区258个村(居)在编在岗村干部1608人可以参加村干养老保险。9月份开始全面审核审批。截止12月10日乡镇足额将本年度乡镇、村、个人应承担的养老保险费一次性解缴到待解户,县财政补助一次性划入县村干部养老保险基金专户。至此全县村干部养老保险费全部解缴到位。
目前,正在开展“一人一档”管理工作,开设个人账户,按时发放参保登记证,适时组织养老金兑付。(本站记者)
城区每天清运垃圾90吨
县市容管理局年初以来积极组织垃圾场项目建设,新成立的垃圾场项目工程建设工作组专门负责项目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安排、工程质量监督,协调施工全过程中相关问题。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城区每天产生垃圾量按理论测算为110吨,实际每天清运量为90吨,全年实际清运量超过3万吨。目前,我县城区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属简易填埋。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枞阳县沿河村朱家洼,县市容管理局被确定为项目的主管单位。垃圾场项目工程由主体工程、配套工程和生活管理与服务设施三大部分组成。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19.1亩,总投资2764万元,项目包括垃圾填埋场一座、垃圾中转站5座、综合楼一幢及若干设备等,主体工程(垃圾填埋场)包括进场道路、环场道路、场区场地平整、垃圾大坝、防渗工程、填埋摊铺和碾压场区道路、渗滤液的收集和处理、填埋气体的导出和处理、雨水和地下水的导排、监测等工程,其中投资较大的也是工程的关键是防渗工程、渗滤液调节池工程及渗滤液的处理、坝体工程等。配套工程包括垃圾转运站(含设备)、供配电工程、给排水工程、机械维修、消防、通信、监测化验、加油、冲洗和洒水等设施。
现已完成的垃圾场项目,包括102亩补征地和近300个坟冢迁移工作。3月20日,该局在县国土、建设及枞阳镇的支持下,与沿河村就有关补征地问题达成协议,并安排沿河村负责场地清表和迁坟等工作。
垃圾场工程建设分为一期土石方工程、二期防渗工程和三期配套附属工程。目前一期土石方工程基本完工;二期防渗工程已于11月30日开工,现场区地下水管道已安装完毕,边坡土工布正紧张铺设,导气、导液管道正在安装,下步即将安装防渗膜,计划年内主体工程完工。
与垃圾场工程项目相配套的狮峰山垃圾中转站已于今年4月份投入运营;金山路垃圾中转站主体完工,供电系统、室内外场地、预埋件的铺设已完毕,设备已采购,待设备运至后即可安装调试并投入使用。 (本站记者本站通讯员)
马鞍山水库除险工程进展快
马鞍山水库是我县唯一的中型水库,位于县域东部横埠河上游,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兼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由于受当时建设条件限制和投入不足的原因,水库先天不足,在安全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经多次除险,但没有得到根治,水库长期带病运行,严重威胁着下游的防洪安全,也一直是陈瑶湖流域防汛工作的重点之一。2008年11月马鞍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经省发改委、水利厅批准,列入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总投资2752.92万元。
该工程是目前我县单项最大的水利投资项目。一期工程包括老涵拆除、封堵工程、溢洪道加固工程、大坝防渗墙等工程,已经全部完成。二期工程已完成70%,计划于明年汛期来临前完工。共完成土方开挖31000立方米,拆除老涵砼297立方米,回填土方28000立方米,拆除浆砌石1710立方米,石碴挖运22968立方米,砌筑浆砌块石2690立方米,浇筑钢筋砼挡土墙851立方米,完成72个槽段440米,浇筑砼防渗墙面积8840平方米,体积5300立方米,造孔140孔,造孔和灌浆进尺各1201米;累计完成投资约1950万元,工程进度与计划基本同步。
县政府成立了以分管县长为组长、县发改委、公安、财政、土地、水利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施工环境协调工作。在工程建设中,县水利部门严格依法办事,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在落实项目法人上,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确定安庆市大中型水库加固工程建设管理局为马鞍山水库加固工程项目法人,县水利局成立工程建设管理处,抽调了专人办公,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在工程招投标上,依据《招标投标法》,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择优录用施工和监理单位。在合同管理上,从设计到施工,严格按规定签订合同,明确甲乙双方的义务和责任,坚决按合同办事。在质量管理上,水利部门派出的工程技术人员与工程监理、施工人员吃住在工地,同班工作,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三检制”;定期和不定期地请省、市水利质检站对工程进行检验,对不合格工程坚决翻工重做,有效地保证了工程质量。 (张旭武)
大塘土地整理项目全面开工
今年来,县国土资源局积极争取省市国土部门的支持,科学筹划,认真做好钱桥镇大塘土地整理项目工程实施前的各项工作。目前,钱桥大塘土地整理项目已经全面开工,预计年底完成总工程量的30%,2011年5月工程竣工。
钱桥镇大塘土地整理项目区位于钱桥镇境内,项目区东临罗昌河,西至棋盘圩,南至平桥圩,北至华府圩,涉及钱桥、大塘、邹姚、宣庄、高丰、洪湾6个行政村。项目区建设规模1100.5公顷,其中耕地933.77公顷,其他农用地72.32公顷,建设用地14.67公顷,未利用地79.74公顷。通过项目的实施,项目区内的山、水、林、田、路得到综合治理,可新增耕地面积35.26公顷,新增耕地率为3.2%。项目估算投资3200万元,资金为省级财政全额投资。
土地开发整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投资量大,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该项目的主要建设任务是,土地平整土方86.48万方,新建(拆建)20座862千瓦,新建过路涵462座、引水闸(含分水斗门、跌水等配套建筑物)50座、交通桥2座,开挖清淤排水沟142.4公里,衬砌渠道2公里,新建田间道68.96公里、生产路35.29公里,植树6.14万株。该项目的建设将使项目区实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有力改善项目区内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和群众的劳动强度,提高项目区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促进当地农业增产增效和农民增收。
该项目按照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路工程等内容分为9个标段,共有114个单位报名参与,69个单位通过资格预审,最终安徽信发建工集团、南昌建筑工程集团等9个单位中标。该项目工程招投标工作在县纪委、县监察局和公证处的全程监督下,依法进行,阳光操作。11月12日下午,钱桥大塘土地整理项目签约仪式在迎宾馆四楼会议室举行。11月26日,钱桥大塘土地整理项目开工典礼在钱桥镇隆重举行。
大塘土地整理项目的开工,是县国土部门着力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加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又一具体体现。 (陈小中、荣长河)
麒麟标粮项目开工建设
年初,县农委编制了《安徽省枞阳县标准粮田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专家评审,农业部于2009年4月7日正式下达批复(总投资95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格600万元,地方配套300万元,农民自筹58万元),项目建设地点设在麒麟镇,初步设计方案已通过省农委批复。项目于2009年12月正式动工建设。
标粮项目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完善项目区的粮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加快适用技术推广,增强项目区的基础地力、防灾抗灾能力、技术服务能力,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促进粮农增产增收。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修建230平方米化验室,完成10座中沟桥、30座小沟桥、45座涵管桥、45座支渠桥、20座节制闸、30座斗门、3座提水站、1座维修渡槽的建设,新开支沟20000米、干沟15000米、干渠衬砌7500米、斗渠衬砌4500米,修机耕路25公里,沟渠清淤1万立方米,土地平整1500亩,植防护林6000株等。
标粮项目主要是改善项目区3万亩粮田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项目区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水利用率提高15%以上。综合运用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逐步稳定化肥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减少化肥浪费及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使农村有机物料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因有机物料处理不当导致对环境的污染;土壤理化性状将得到改善,提高土壤蓄水保肥能力和土壤微生物活性,改善土壤生态环境;降低化学农药用量,维护了生态平衡,使土壤基础肥力提高一个等级,耕层深度由目前的15厘米加深至20厘米以上;秸秆还田数量由每亩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推广土壤深耕、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节水灌溉、水稻优质标准化栽培等技术,实现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到位率达95%以上,提高粮食生产科技水平。
标粮项目建成后,将实现项目区优质粮食增产8%以上,年新增优质水稻161.5万公斤、油菜8.4万公斤,增加产值436.4万元,增加农民收入54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424.3元。 (周小兵)
莲花湖清淤30万立方米
今年元月6日和2月1日,县政府先后两次召开县长办公会议,将县城莲花湖清淤工程列为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目前工程竣工,并得到综合验收,该工程清淤30万立方米。
莲花湖底泥长期淤积,淤塞严重,同时蓄水量减少,加上污水的不断注入,底泥污染加重,水质恶化,湖区的生态系统逐步破坏,湖水的自净功能日益退化,水体富营养化。炎热的夏季,藻类过量生长,底泥中积累的污染物不断向水体释放,加重水的污染,导致湖水变色发臭。
多年来,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多次提出建议和提案,要求综合治理莲花湖环境问题,社会各界对此呼声日高。对综合治理县城莲花湖环境问题,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对莲花湖治理工程安排分期分批实施。清淤工程是综合治理莲花湖环境的一个单项工程,是治理莲花湖环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清淤和截污是不可替代的两个工程。
2009年2月4日发布招标公告进行公开招投标,2月19日开标,安徽鲁班投资建设集团公司中标承建。该工程的监理工作由安庆市宜兴水利水电工程监理部负责。2月中旬,请市水利勘察设计院采用回声测深仪(先进的测量方法)完成水下地形测量对照计算工程量,清淤施工单位设备按期进场安装,同时蒲洲圩堆泥区建设工程由蒲洲居委会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同时动工,2009年4月7日挖泥船及长4.2公里的输送管道安装就位,并开始试运行。4月22日蒲洲堆泥区施工完毕正式排泥。
枞阳县莲花湖清淤工程总投资包括绞吸式挖泥船通过管道排泥中标价为535.8万元,蒲洲排泥区征地青苗补偿费50万元,排泥区围堰工程26.4万元,相关费用37.8万元(其中测量费8万元,监理费6万元等)。
该工程于2009年8月底完工,9月初设备退场,目前已采用回声测深仪测量计量,并于12月16日由县城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牵头,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了工程竣工综合验收。验收结果,该工程实际清淤量为30.4万立方米。
目前正在抓紧建设污水处理厂工程。届时,莲花湖环境必将得到彻底改善。 (何保华)
下枞阳变电站进入调试
为满足供电需要,枞阳供电公司积极向省电力公司汇报,要求在下枞阳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省电力公司很快批复建设。目前,110kV下枞阳变电站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即将竣工投运。
近几年来,枞阳供电公司不断加大电网投资建设力度,全县12座变电站全部实现双电源供电,主变有载调压率达100%,实现无人值班变电站达到80%。
110kV枞阳输变电工程包括以下3个子项目:110kV枞阳变电站工程、110kV会宫变-枞阳变线路17公里、220kV会宫变电站扩建110kV枞阳变出线间隔工程。
110kV枞阳变电站工程站址位于县城东部韦湾村民组附近,下白公路北侧,交通及进出线方便。本期安装1台(1×50MVA)主变压器,终期安装两台(2×50MVA)主变压器。110kV本期出线1回(从220kV会宫变新建1回110kV线路至本站),终期出线2回(远景考虑再新建1回110kV线路至规划建设的220kV渡江变)。35kV本期出线3回(分别至35kV下枞阳变、破罡变、东方造船专用变),终期出线6回。10kV本期出线8回,终期出线16回。
下枞阳110千伏变电站工程于2009年1月份完成站址和110千伏线路环境评估报告,2009年3月份完成扩初设计评审,2009年5月份完成设备选型。截至12月下旬,已完成被征地地表所有附属物(含联通、电信、移动三公司弱电线杆的迁移)的清理,做好工程施工期间所需的电源提供工作,签订变电站站址及道路建设征地协议,完成施工用活动板房安装工作,完成施工及生活用水打井工作,建成10kV开关室,35kV开关室封顶并建了围墙。目前正在进行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该公司正在努力克服施工过程中的困难,如下枞阳110kV变电站35kV出线至东方造船厂沿途建筑物、树障较多,清理难度大;10kV出线走廊房屋和树障也较多,清障和杆基定位工作难以开展;220kV会宫变出线到下枞阳110kV变电站沿途建筑物、树障的清理和青苗赔付等工作量较大。相信,随着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本站记者本站通讯员)
中医院新院区建设顺利推进
县中医院门诊楼建设项目启动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程列为2009年县政府十件实事之一,县领导多次巡查指示。县卫生局负责同志参与协调项目申报、土地规划征用、设计等工作。县中医院成立了新区建设领导小组,派专人现场负责,严把质量关,决心把此项民生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目前,主体工程即将完工,预计底封顶。
枞阳县中医院是我县唯一一所中医医院,属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按二级中医院全科设置,医院现有正式职工106人,设病床100张,担负全县中医医疗常见病诊治及全县基层中医指导职能。
现在的县中医院占地面积仅4亩,布局极为不合理,没有发展空间,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服务需求,必须扩大面积,重新选址新建。
2008年10月,有关部门向国家发改委申报了枞阳县中医院门诊楼建设项目,申请了国债资金220万元。县发改委立项通过了枞阳县中医院整体迁建项目,县建设局、国土局、环保局先后出示预审意见,县规化领导小组经过认真仔细的审核,通过了该建设项目。
县中医院新区位于城北出口长安村境内,占地面积37.5亩,新院区按《中医医院建设标准》建设,设置床位200张,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整体布局及设计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院完成,新院区以园林式布局为理念,突出传统中医文化,参合现代建筑元素,建成后将为我县中医医疗、康复、教学、研究中心。
一期门诊楼设计为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300平方木。科室布置齐全,一楼有急诊科、内科、外科、骨科、痔疮科、糖尿病专科、肝病专科、老年病科、妇产科、五官科、中西药房、收费处等;二楼有针灸推拿康复诊疗中心、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儿科等;三楼为行政办公股室。
县中医院门诊楼主体工程,2009年5月经县招标办公开招标及公示、竞标,最后,安庆市白泽湖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标,中标金额为309.0325万元。按照项目计划,2009年12月底主体封顶。 (方国红)
义津至雨坛路基整平结束
目前,义小路义津至雨坛段12米宽的路基整平、调顺工程基本结束,部分路段级配碎石基层已开始施工,预计元月份级配碎石基层能够全面完工,2月底,水泥稳定层开始施工,4月份水泥混凝土面层全面完工。
义津至雨坛公路是义津至小缸窑公路的一部分,全长24公里,其中义津至雨坛段12公里。县交通部门于4月份对义津至雨坛公路改造工程进行了勘测设计,5月初就工程建设方案向县政府进行书面请示。县政府对交通部门提供的建设方案及时进行认真讨论,拟于6月份进入实施阶段。5月中旬在全省省道公路网调整调查之际,为了能够让义小公路升格为省道,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积极争取。其间,县长何谦多次到省交通厅、省公路局,寻求落实升格问题。在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努力下,省交通厅及省公路局曾初步同意义小公路升格为省道。但由于后期国家税费改革,收费站取消收费,省公路局公路建设融资渠道随之消失,全省省道公路网调整也随之撂浅。因此,义小路义津至雨坛公路工程建设步伐被迫放慢。
县交通部门根据省道路网调整停滞的情况,随即于9月份再次起动建设事宜。该路主体路面建设7米宽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资金由县财政通过融资等有关渠道筹措,分三年按3:3:4比例支付。项目法人为枞阳县义津至小缸窑公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今年10月,确定该项目分为两个标段(A、B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定具有公路工程三级以上资质的施工企业为施工单位。11月4日,业主在《枞阳在线》发布了《枞阳县雨坛至义津公路工程施工招标公告》,11月18日上午16家投标人积极参加投标,通过开标和评标。通过开标和评标,A标由安徽省滨江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标,B标由安徽省枞阳县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标。
两家中标单位于11月26日与业主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同时业主与安徽省高等级公路监理公司签订了监理合同。根据施工合同要求,12月1日两家施工单位人员、机械设备等全部进场,并正式开工。工期为5个月,2010年4月底全部结束,5月底全线通车。 (吴福东)
残疾人服务中心主体将封顶
我县现有残疾人51330人。为提高残疾人就业技能和康复工作水平,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今年我县将建设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作为政府十件实事之一予以抓紧建设。目前,主体工程即将封顶。
截至年初,全市只有我县仍无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全县残疾人就业培训和康复训练无场地,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市县残联工作规范化建设进程。
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指导、就业培训等公共服务,提高残疾人的康复水平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也是政府的重要任务。本着适宜规模、朴素实用的原则,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拟建五层,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把各种残疾人各种服务项目整合起来建设,使其具有多种功能,这不仅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也符合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县残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一层为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站,包括拐杖、轮椅、助听器、助视器等30多种用品用具,二、三层为残疾人康复训练和就业服务中心,包括聋耳训练、肢体训练和残疾人岗前培训、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等,四层为残疾人活动中心,五层为残疾人就业培训教室。所有工程设计均按照无障碍设施要求进行设计的,有盲人专用的语音提示电梯、盲道、残疾人卫生间等,建成后,将为全县所有残疾人学习、生活、康复等提供优质服务。
工程的前期工作包括资金、征地、规划、平整、招投标等早已完成,选址审批于4月底结束。县残联与建设、规划、土地等部门和枞阳镇一起,共同完成工程的规划、选址、审批、土地划拨、施工许可等工作,工程设计于5月底结束,完成工程的勘察设计和招投标工作。主体施工是从6月开始的。预计总投资在320万元,工程由县建设局招标办安排实施。
县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后,不但能解决我县残疾人用品用具供应问题、残疾人就业和康复培训所需的场地问题,而且能够为全县残疾人提供文化体育活动场所,是政府联系残疾人、服务残疾人的德政工程。 (本站记者)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