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镇长河村党总支,下设2个党支部,12个党小组,现有党员84名。近年来,我们针对农村形势的变化,大胆实践,努力创新,激发了党建活力,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号召力。
一、创新教育管理,增强党组织凝聚力。
针对当前部分党员党性弱化、能力不强的状况,我们通过“三抓”,努力使广大党员成为发展经济的领路人,帮民致富的带头人。一是抓投入,夯实教育管理基础。坚持把抓村级党员活动阵地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来抓,先后累计投入建设资金2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村级党员活动室,每年更新电教设备、征订电教教材、党报党刊等,确保了党员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二是抓制度,规范教育管理行为。注重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明确总支书记为主要责任人、分支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组织委员为具体责任人的制度,形成了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合力。就党内组织制度、党员定期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各项制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并上墙,用制度来规范党员教育管理的行为。并从日常教育管理、组织关系转移、流动党员管理、无职党员管理等各方面进行了规范。三是抓载体,增强教育管理效果。将党员教育管理融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中,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内容。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组织了全体党员进行集中学习,组织心得交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了一些存在问题,进一步明晰了科学发展的思路。为丰富活动内容,特别开展了以“学习模范人物、弘扬沈浩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建一言、献一计、办一件实事、做一份贡献),引导和激励党员干部立足岗位作奉献、创佳绩,推进学习实践活动纵深发展。
二、创新设置方式,增强党组织创造力。
坚持“三个依托”,我们积极创新党小组设置模式,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把能人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实行党小组设置结构与经济发展结构有效对接。一是依托基地建立党小组。围绕农村经济发展这一核心,以基地为纽带,以“能人党员”为骨干,本着地域相邻、产业相近、整合资源、方便群众以及有利于党员活动和基地建设的原则,打破原有的党小组设置格局,创新方式,因地制宜设置了花卉苗木基地、水产养殖基地、蔬菜种植基地、优质棉基地、莲藕种植基地等6个党小组,党员36名。二是依托基地党小组促进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基地党小组的组织协调和示范引领作用,把分散经营的农户聚集起来,把分散作业的产业链接起来,提升产业规模化经营程度,形成了“党员联农户,共同兴产业”的良好格局。优质棉基地党小组积极拓展外销市场,搭建产销平台,保护了农民切身利益,促进了优质棉的发展。蔬菜种植基地党小组把分散农户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辐射带动200户,形成蔬菜规模种植。花卉苗木基地党小组建立了党员联系结对帮扶群众制度,把更多的经济能人凝聚到产业发展上来。三是依托基地党员带动农民致富。基地党小组实行党员“交叉任职”,采取党员结对帮扶群众的办法,开展“五个一”活动,即每名基地党员联系群众解决一个困难问题、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办好一件实事、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培养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激活了基地党员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动力。目前,已培育产业大户60个,解决产业发展难题200多件,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人,带动了2000多名群众发展了主导产业,人均增收300元。
三、创新服务机制,增强党组织号召力。
针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积极探索有效载体和制度,围绕“三贴近”,更好地服务群众,以积极作为密切群众关系。一是贴近群众,丰富服务内容。着眼于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及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难题。针对群众“出行难”问题,我们抓住实施“村村通”工程这个机遇,制定了全村道路拓宽整修计划,多方筹集资金,动员群众投劳,修通了5.25公里的水泥路。针对群众“抗排难”问题,认真组织群众对全村的排水沟渠进行清淤和除险加固。投资40多万元新建了3座抗旱站,对2座排灌站进行了维修和更新。针对困难群众“生活难”问题,开展了春节慰问活动,慰问老党员、老干部27人,军属54户,特困户65户,慰问金达3万元。改善了敬老院,让五保老人住得安心,生活舒心。二是贴近党员,创建服务载体。创立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双向承诺、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党员议事会等五大服务载体,进一步发挥好党员作用。在实行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中,总支根据党员实际情况,对56名党员分4大类设立了17个岗位,通过总支定岗、党员领岗、依岗承诺、亮牌上岗,使党员有岗有责有为,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党性实践教育。在实行双向承诺制中,2009年度,总支向镇党委承诺当年为村民办10件实事。全村56名党员在总支大会上向总支做出负责村庄道路的维护、纠纷调解和反馈计生信息等具体工作承诺92条。年终召开总支大会对总支和党员的承诺事项进行测评。形成年初承诺、年中查诺、年底评诺的长效机制,有效规范了党员的思想和行为。在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中,党员致富能手胡章良、吴多兵组织了100多名劳动力在上海等地务工。三是贴近实际,健全服务机制。建立了党员服务群众激励机制,在党员干部中开展了“四讲四比”活动。即,讲党性,比哪个党员组织纪律性最强;讲大局,比哪个党员为民办实事最多;讲工作透明度,比哪个党员在群众威信最高;讲实绩,比哪个党员满意度最高。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党员服务群众生动局面。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