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是农村党员干部学习、工作及开展活动的主要阵地,也是为村民提供文化、教育、娱乐等公益性服务的重要场所,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是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近年来,枞阳县根据上级部署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创新机制,强化功能,坚持以“五多”破解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难题,到2010年,随着中央第二轮项目建设任务的完成,全县所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将全部达到规范化要求。
多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枞阳县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当作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件要事和实事来办,高度重视,于2006年专门成立了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主要由组织部、发改委、财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参加,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实行分工负责制,努力形成工作合力。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经验;发改委负责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项目的规划编制和报批、上报资金申请报告、投资计划分解下达,以及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财政局负责建设资金筹集、使用和管理;国土资源局负责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用地审批,新建活动场所尽可能使用闲置空地或废弃学校、村部原址,尽量减少重复占地;建设局负责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施工设计、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等工作。
多标准设计体现因村制宜
根据各村的集体经济状况、党员人数等实际,在严格执行“三室六有”标准的前提下,灵活采取新建、改建、扩建、置换等多种方式,确保村级组织活动需要,确保不增加集体经济和农民负担。如麒麟镇梅花村和会宫乡会宫村,党员人数均在100多人以上,集体经济年收入均在50万元以上,在规划设计时就采用了较高标准,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总面积1000㎡以上,党员活动室200㎡以上,总投资100万元以上,真正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而地处江心洲的三个乡镇10个村,由于地理位置偏僻,党员人数较少,村集体经济薄弱,在规划设计时就采用了较低标准,在保证党员活动室达标的前提下,新建总面积全部控制在300㎡以内,采用的都是砖混结构,其中5个村还是通过产权置换和装修改造达到要求的。
多渠道筹资突破建设瓶颈
枞阳县枞阳县共有235个行政村,近年来共新建、改建、扩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25个。这些场所特别是新建的场所,绝大多数起点较高,资金投入较大,除了中央党费分二轮支持建设的72个村外,其余场所建设均为县内自筹资金。为了突破资金瓶颈,破解建设难题,县、乡、村三级加强对外沟通协调,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一是县乡财政奖励。按照每村5万元的标准、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2006年以前,县财政奖励了21个村,2006年以来,县财政奖励了81个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10万元;各乡镇也采取类似做法,投入资金近千万元。二是本级党费补助。对按期完成中央第一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任务的村分别奖励5000元,对党员电教设备齐全的村分别奖励1000元,对“五个中心”作用发挥突出的村奖励5000元,通过以上措施,2007年以来,县本级党费对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先后给予了30多万元的补助。三是部门项目帮扶。组织部门的党员活动室建设、纪检部门的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室建设、计生部门的计生服务室建设、民政部门的敬老院建设、农业部门的农家书屋建设、文化部门的农民健身广场建设等项目,全部向场所建设村汇聚,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最大限度地节约建设资金。四是共建单位资助,充分利用场所建设村结对共建的城镇党组织的资源,寻求方方面面的帮助。五是社会力量援助,向本村在外创业有成的能人发出一封倡议书,建议他们为家乡建设伸出援助之手。六是原有产权置换,利用撤并后留在本村的原乡政府、信用社、学校等闲置房屋和土地等资产,通过必要的程序进行资产转换。七是组织党员、村民义务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工作,减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费用。据统计,枞阳县近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共筹措并投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经费4000多万元。
多环节把关提高工程质量
为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工程建设保证质量、整体推进、按期完成,枞阳县严格把好四个关口,加强工程管理。一是把好招(投)标关。在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后,根据相关规定,对新建、改(扩)建项目工程,统一进行了公开招标,在施工前与各施工企业签订了项目施工合同。二是把好建设进度关。凡是县以上单位给予补助的建设项目,各施工单位都按要求制定出施工计划,每月向县委组织部上报一次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县委的整体规划顺利实施。三是把好安全生产关。各乡镇村和施工单位在房屋设计和施工建设的各个环节,都把安全生产放在重中之重位置,杜绝不安全隐患发生。四是把好工程质量关。为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的监督和管理,建设部门的工程监理单位派出专业技术人员进驻工地,对工程每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验收,同时,各场所建设村均选出了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监督小组,对建设工程实行全程监督,杜绝偷工减料现象的发生。
多措施管理提升场所功能
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后,各村均按县委组织部的统一要求,配备了必要的办公用品和电教设备,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坚持“一室多用”,真正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村里开展办公议事、党员活动、教育培训、便民服务、文体娱乐等工作的综合阵地,切实发挥了“五个中心”的综合效益。许多村还确定了专人管理,妥善保管内部设施,搞好周围环境卫生,坚持向党员群众开放,确保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整洁、庄严、得体。有些村还修建了“小食堂”,种植了一些农家蔬菜,既节约了村里的开支,又增加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人气”。 (张良南)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