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的长江北岸,界于庐江、铜陵、怀宁之间,对我国中东部的经济发展起着承东启西的战略作用(在安庆市乃至全省都占有重要地位)。由于该县形成于郯(城)—庐(江)断裂带与沿江破碎带之间的庐(江)枞(阳)中生代火山盆地中部(地层以中生代火山岩为主,县境有3条深大断裂带斜贯,有众多的古火山口及小断层),具有典型的火山岩区地质特征,是该省铁、铜矿的重要成矿远景区之一,找矿前景比较乐观。
建国以来,先后有374、321、327、326、815等地勘单位在该县开展过铁、铜、金、铅锌、铀及非金属,诸如硫铁矿、明矾石、石膏、水泥灰岩、玄武岩等调查与勘查等工作,发现并查明110处矿床(点)资源储量。已完成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水文地质调查和1:5万图幅区域地质调查、化探扫面及重要成矿带的航磁和重力测量,以及更大比例尺的物化探综合找矿工作,并由此留下了不少找矿线索。到目前,仍有30多宗探矿权布点在该县境内。但总体上,在该县矿产勘查程度还相对较低,还存在监管上不少的“盲点”和漏洞,突破找矿大有可为。
为不断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增殖发展后劲,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年初,该省国土资源厅就突破找矿工作进行了高屋建瓴地部署与科学地安排(即《关于促进全省地质找矿新突破的意见》(皖国土资[2010]29号)),此举为全省新一轮找矿工作拉开了大决战的序幕、敲响了隆隆战鼓。与此对应的,该县也忙趁东风,主动作为,将鼓励开展深度探矿开发工作赫然写入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并细化为年度战略目标任务摆上议事日程。作为任务落实单位,该县国土资源局以“开源”为目标,结合县情、矿情,以“找新区”(即拔茅山—天头山铁铜金矿重要勘查区)、挖老点”(即钱铺铜矿区深部及外围“攻深找盲”)为抓手和主攻点,进一步强化监管,细化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实现找矿新突破。(盛长兵)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