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县发改委主任胡海生就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接受了省政府《决策》杂志记者采访。
胡海生认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准与建设,对枞阳来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也是沉甸甸的责任。从发改委角度讲,我们认为枞阳县当前做好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进工作,重点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明确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提出的前提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大发展”的战略步骤,结合我县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到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这个工作目标。这个目标结合了枞阳县的发展实际,但在实际操作中又有很大的实现难度,只有奋力赶超,追赶跨越,才能实现这个目标。示范区规划就给枞阳县提供了奋力赶超的契机。
二、突出两个重点
第一个重点是现有开发区的扩园升级。2月21日,省发改委副主任刘荣华来我县调研时就指出,要整合现有开发区,集中力量加快平台建设。目前,枞阳县开发区有建材园区和纺织园区,面积7.8平方公里。将总面积约有12.75平方公里的综合功能区、横埠汽车零部件功能区和机械工业园,以及造船工业园总体纳入省级开发区范畴已是“势所必然”。同时还要扩大园区面积,提升园区产业水平。
第二个重点是抓集中区的规划建设。在枞阳县设立集中区,优势凸显,这一点,在2008年10月召开的皖江城市带经济论坛马鞍山会议上就得到佐证,有关专家指出:枞阳县将是皖江城市带发展的重点区域。作为《规划》中说的“皖江沿岸适宜开发地区”,枞阳县有着十分优越的区位和要素优势。根据省市领导多次来枞阳的调研指导意见,我县规划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中区的战略思路是:在县域东部合铜公路沿线以南、汤谋公路以东、长江以北的三角形区域,包括横埠镇、汤沟镇、老洲镇、周潭镇,规划面积100平方公里。眼下,先要“搭架子”,成立高规格的集中区工作推进机构,做到有人推进,日日推进;其次要“画蓝图”,以尽快的速度、尽早的时间把集中区的整体规划和控详规做出来。
三、抓好三大创新
第一要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铜池枞产业组团”这块国字号牌子,无形中给园区合作共建的模式探索带来了机遇。必须创新“飞地经济”、探索园中园、共建园等模式,加强与发达地区的政府、园区、甚至是国内100强企业、战略投资者的合作。
第二要创新承接方式。一是推进政府间合作承接。国务院《批复》明确指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要继续加强与安徽省的合作”。这表明,承接产业转移主要是靠自己,但决不能仅靠自己,而要加强政府间合作机制的建立、合作广度和深度的拓展。探索在我县重要产业或者发展重要领域进行政府间专题合作。二是推进产业链承接。要引导园区在承接中培育主导产业,加快产业集聚,走产业链整体承接和产业组团式承接等特色发展道路。三是推进科学承接。我认为这还是一个解放思想的问题,做好“招商引资”向“挑商选资”的转变、“捡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向“招示范区真正需要的商”的转变,牢牢把住承接关口、切实提高招商质量。
第三要推行自主创新。目前,安庆核电项目优选和备选厂址都落户枞阳,这将是我们以此为推动力,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时机。要在承接中瞄准领军企业和关键技术,加大引进力度,力争在引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型农业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在引进创新人才方面,更要不遗余力、不惜财力、不拘一格。
四、优化四大环境
区域竞争就是田忌赛马,资源优势要发挥到极致、服务环境也要考虑到点滴。
第一要优化政策环境。研究落实好国家和省市支持示范区建设的政策,着力在规划编制、产业布局、审批核准及投资安排、资金补助、贷款贴息、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的争取力度,始终以最优惠的政策承接产业转移;对目前枞阳县内不利于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规定及时修改或废止。
第二要优化融资环境。建立常态的政、银、企、担保合作和银企对接平台,完善沟通协调机制,优先满足示范区建设的贷款需求;引导银行、金融机构积极主动与上级银行联系沟通,争取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和资金;围绕枞阳县委2009年出台的关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的一号文件,引导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示范区建设。
第三要优化政务环境。发挥好行政服务中心作用,实行“一站式”审批,切实降低承接产业的办事成本;建立县干帮扶承接企业和重点项目联系制度,促进企业有序经营、健康发展。
第四要优化社会环境。探索企校结合、定向培训的路子,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人才和劳动力支持;探索做好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域转移接续工作;改革户籍制度,逐步将外来人口纳入本地社会管理;依法惩处破坏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为,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
五、落实五项保障
第一保障练好内功。全方位开展对《规划》内容的解读,通过各种方式开展专题学习活动,提高全县干群对承接产业转移政策的认知水平。
第二保障营造氛围。我认为首先要把“铜池枞产业组团”这块牌子打响打亮,不仅竖在县域最显眼的位置,还要竖进沿海发达地区的视野里。同时,策划一批宣传报道主题,宣传好《规划》对枞阳发展的战略定位,宣传好县委县政府对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工作的动作套路和动作要领,宣传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进典型。
第三保障协调推进。示范区推进工作我比喻是“一盘棋”,枞阳县各级各部门就都要有“棋子”意识,大局意识,机遇意识,找准定位,形成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工作格局。
第四保障监督考核。把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机关效能评比体系,进行通报评议;加强对省市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工作,保证示范区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第五保障组织领导。成立枞阳县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领导小组。同时成立日常组织协调机构,保证枞阳的示范区推进工作有一个“热气腾腾的场面”。(本站)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