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枞阳全县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在枞阳海螺等一批大项目、大企业的带动下,全县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生保障持续改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已成为安庆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皖江经济带的重要增长极。
枞阳县地处长江三角洲与中西部地区的交汇处,东接上海等沿海开放地区,西通武汉等中西部经济中心,是安庆市距长三角经济区辐射半径最近的县份,县域总面积1808平方公里,辖22个乡镇,259个行政村(居委会),总人口96.5万,八百里皖江我县占五分之一。枞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曾孕育了方以智、桐城文派“三祖”、章伯钧、黄镇、朱光潜等一批名士大家。境内河湖环抱,资源富集,物产丰饶,是全国粮棉大县、水产重点县、生态示范县和科技进步先进县。
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承接产业转移作为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重要抓手,围绕产业结构调整抓承接,围绕壮大园区抓承接,围绕城乡统筹抓承接,围绕创优环境抓承接,坚持科学承接、合作承接、主动承接、创新承接,在承接中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加快产业集聚,产业承接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产业承接助推了枞阳奋力崛起进程。近年来,在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强劲带动下,我县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曾连续4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考核“十快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6年的57.7亿元,发展到2009年93.8亿元;2009年实现财政收入6.8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不足30亿元,增长到2009年84亿元,年均增幅超过30%。
二是产业承接锻造了工业经济脊梁。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全面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经济结构实现了战略转型,工业主导型格局已经形成,2009年三次产业比达到25.4:44.2:30.4。工业经济呈现出“满园春色”的局面,建材、造船、汽车零部件、纺织服装、采掘、机械制造、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集群竞相崛起,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207家,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升,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日益凸现。
三是产业承接激发了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扎实开展“项目推进年”、“强势招商和安商服务年”活动,实行了重点项目县干联系责任制。“十一五”以来,我县共引进项目1247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20个。成功引进了枞阳海螺、东方造船等一批重大项目,发挥了巨大的牵动效应。枞阳海螺四期工程完成投资15亿元,新上两条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年增加熟料产能400万吨,总产能达1080万吨,为亚洲规模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之一。从浙江承接转移过来、拟在新加坡主版上市的东方造船公司累计投资15亿元,开工建造12条8000吨多用途出口船,首艘已于4月3日下水,第二艘将于4月10日下水。投资3亿元建设的舾装码头,系我省境内单体规模最大、泊位最长的专用码头,已竣工投入使用。东方造船公司与央企中化集团签订了投资近40亿元的合作协议。北京天上天集团投资3.5亿元的浮山旅游开发项目强力推进。投资10亿元的远洋特种船舶生产基地项目正式签约。
四是产业承接提升了枞阳对外形象。抢抓国家重视城镇化机遇,科学统筹城乡规划和建设,放大城镇的辐射带动效应和综合承载功能,城乡统筹发展步伐加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围绕县城建设“双二十”目标,快速启动了蒲洲新区、滨江新区建设,全面实施了总投资超过10个亿、十个方面30余项城市建设项目,县城东进北扩步伐不断加快,拉开了20平方公里县城框架,目前正朝着建设既有现代品位、又具山水特色的滨江城市目标奋力迈进。省级枞阳经济开发区公共配套和服务功能日臻完善,产业承载力逐渐加强,招大引强的平台效应日益显现。初步形成了一批产业集聚鲜明、发展前景较好的特色工业集中区。
今年一季度以来,全县经济发展开局良好,继续保持了稳健的发展态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亿元,增长1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5亿元,增长20.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9.3亿元,增长61.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3亿元,增长92.7%。1-3月份,共引进境内县外资金18.35亿元,在建重点项目75个,完成投资21.8亿元。
下一步,我们的发展思路:紧紧抓住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围绕“瞄准经济强县,奋力争先进位,争创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的目标,以加快发展、调优经济结构为主线,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投资拉动、项目牵动、平台促动四大战略,着力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全力保障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发展措施:一是举全县之力强力推进集中区建设,加快承接步伐。二是狠抓工业经济,不断壮大建材、造船、采掘冶炼、新型化工、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力争今年新增规模企业不少于50家。三是锁定重点项目,着力抓紧沿江造船、核电工程、长江深水港等重大项目的谋划、争取和推进,实现与央企合作对接更大突破。四是坚持强势招商,着力在集群承接和组团承接产业转移上取得新突破。五是做大做实园区平台,加快“扩园提速”,全力加强与示范区、集中区规划对接,确保全年新增入园规模工业企业不少于30家,新增投产企业不少于20家。六是加速城镇建设,倾力打造安庆东向发展“前花厅”。七是扎实实施好民生工程和政府“十件实事”,促进民生大改善。 (本站)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