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在主动承接中加速崛起

时间:2010-04-26 15:19:57

  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示范区建设正如火如荼,枞阳已经被推上崛起的前沿和发展的焦点,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如何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着眼大局敢于决策,需要我们超前思维,超前谋划,超前热身,超前动作。研究转移模式实现有效承接

  从整体上来讲,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将会有五种模式。第一种是成本降低型的模式,这个主要是外海地区搬向皖江,是为了追求降低成本,这些企业大部分以新建的方式落地到皖江。第二种是资源利用型模式,主要是充分利用安徽资源大省的优势,这些企业又有三种方式进入:一种是新建,一种是和原企业进行合资,还有一种是收购,收购原有的企业。第三种模式是市场拓展型的,就是来拓展中部市场,他们也分别按照新建、合资、入股的方式进入到皖江。第四种模式是企业集群,就是有一个龙头企业过来之后,一大群的子子孙孙配套企业跟来,这种叫集群吸引式的,这主要是以新建和合资的方式进入到皖江。第五种类型是战略投资型的,这种是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在我国沿海地区吸引外资的时候,是经过了15年以后在深圳第一个发端的模式。在这次皖江承接产业转移模式中,我个人认为一定会出现这种模式,就是一次性进行战略投资,以股权和收购的方式进入,枞阳一定要努力抢占先机。

  我们还要研究,随产业转移的企业所追求的优势与枞阳的现实差距。转移的企业到示范区来投资,他们追求的优势不外以下当中的一个或者几个:第一个是自然资源;第二个是利用区位交通;第三个是现代产业体系,跟随现代行业配套;第四个是追求成本下降;第五个是平台建设;第六个是内销市场;第七个是利用皖江的人才。对照他们追求的优势,我们必须清楚存在的差距:第一个是安徽经济整体开放程度远不及沿海地区;第二个是产业配套能力有待加强;第三个保税物流设施严重匮乏;第四个产业的指导信息比较混乱和薄弱;第五个是投资服务的软环境需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都是我们建设示范区和集中区的努力方向。实现有效对接,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进行对接,第二个是产业要进行对接,第三个是体制要进行对接,第四个是设施要进行对接。做好基础工作提供高效服务

  在承接产业转移当中的政府,其基础性工作主要是两个方面。

  第一个基础工作,是建立一个稳定、公平、透明的政策体系和廉洁高效的政府服务体系。在政策环境当中,首先是要稳定。其实真正的企业家并不在乎于有多少优惠,而在乎一个稳定的环境。什么叫风险?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办企业的人都会去分析。所以,不管你的税收是多少,只要你是稳定的,企业家就可以根据这个来计算成本。因而稳定是最重要的,有稳定的政策,就有稳定的预期。第二,政策必须是公平的。我们的政策面向所有的企业,应该是同一的公平竞争环境,让各行各业能够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下优胜劣汰。第三,我们不能靠优惠政策的攀比打拼来招商引资,最后损害的是政府为所有的居民提供良好公共服务的财力。因为所有的地价、税收等等,都是政府未来为全民提供公共服务的财力基础。如果确实有必要给企业扶持优惠,可以从财政支出方面加以调节。

  第二个基础性工作,是要建立一个宜居的环境。所有的企业家找投资环境的时候,都要看这个地方是不是适合人才的逗留,就是宜居。除了他自己要办企业,需要一个稳定的政策环境以外,他还要带他的家人来,还要长期生活在这里,所以,教育、卫生、文化和环境的是否污染,这对于他的家人能不能搬到这里来,能不能扎根在这里,都是很重要的。而且,这对企业吸引人才也是很重要的。解决关键问题实现主动承接

  承接产业转移要有反梯度推进的思维。反梯度推进的思维,意指我们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并不一定是按现有生产力水平和常规顺序推进。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我们的产业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不一定按常规的从农业到工业再到服务业的顺序推移,工业发展也不一定从轻工业到重工业,或者由劳动密集到资金密集再到技术密集的顺序推移;二是引进先进技术不一定是第一梯度地区、第二梯度地区“外溢”的技术,而是可以直接引进采用最新技术。坚持反梯度推进的思维,可以有效避免发达地区环境成本外溢行为,可以在产业转移中占主动权,可以避免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必要的资源消耗,科学地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结构调整任务。

  承接产业转移要与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结合起来。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一轮调整期,化解过去因经济发展失衡而累积的矛盾,产业转移与产业承接不仅是产业调整的互动过程,而且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枞阳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要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结合起来,通过引进资金和技术,实现自主创新,把承接产业转移与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结合起来,尽可能占据产业价值链分工的高端环节,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技术升级。当前,枞阳的产业规模有限,核心企业的生产能力远远达不到最优规模,市场力量分散,重复建设和价格恶性竞争会有发生的可能,阻碍区域性交流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因而,枞阳优势产业不能仅仅满足对转移产业的承接,应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通过产业转移带来的资本和技术,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具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集群,提高优势产业的竞争力。承接产业转移只是一种手段,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升级才是真正目的,枞阳在承接产业转移中一定要树立这种理念,坚持承接产业转移与优化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相结合。一方面,要通过承接转移壮大原有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快枞阳传统产业的升级步伐,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培育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实现产业优先发展,壮大产业实力和提高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承接产业转移要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制订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提出承接产业的资源消耗、技术含量以及生态环境标准。通过环境影响评估等方面的手段来防止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产业进入。同时还应制定严格的财政、金融、税收和价格政策,通过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最终形成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承接的产业本身要能可持续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不是不加改造地简单照搬、模仿、移植先进发达地区的生产技术、工艺和产品,落入“引进-落后-淘汰-再引进”的怪圈。承接的产业在环境、土地、资源硬约束下应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而不是仅仅取得短期的效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胜劣汰的要求,着重缓解和消除发展的瓶颈制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和加快产品更新换代,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所以在承接的过程中,在注意到与枞阳传统产业链对接的同时,还要注意承接产业和项目的科技含量、产业层次、带动能力、资源利用等问题,要为产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避免把发达地区向内地转移的产业不加选择地引进来,要择优承接,实现由被动承接到主动承接的转变。(县委党校:王松柏)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