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活力来自创新

时间:2010-06-29 08:08:48

  ——陈瑶湖镇创建省“五个好”党委标兵

  近年来,陈瑶湖镇党委以创建“五个好”党委、争当安徽强镇为目标,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做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今年该镇党委被命名为省“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

  切实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是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用“两推一选”的办法,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一批35岁以下懂农村经济和社会管理,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青年党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二是切实抓好后进村整顿工作。先后对青山、虾溪、老排等村进行了集中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强化先进村的培树工作,三年来,全镇有70%以上的村被县委命名为“五个好”村党组织。

  实施活力创新工程,为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开展党员双向承诺。每年年初,党组织承诺内容以落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任务和年度实事工程为主,党员则根据个人能力大小及个人意愿承诺1—2项具体事项。均在党务公开栏中公开,以接受群众监督。目前,该镇基层党支部(总支)承诺率达100﹪,党员承诺率达到80﹪。年终镇党委对照党组织承诺事项开展“五个好”村党组织和党组织书记直接责任人履行职责情况考核,对照党员承诺事项开展年度评议活动,即做到年初承诺、年中践诺和年底评诺。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根据每个党员的特长,为全镇无职农村党员设岗定责,分别设立了“邻里纠纷调解员”、“村级财务监督员”、“农村治安巡逻员”等一系列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岗位,近年来,该镇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参与率达到90﹪,次年岗位调整率达45﹪,改变了农村无职党员“无权管事、不会理事、无法办事”的状况,较好地保证了农村无职党员“有位有为”。开展流动党员“双为、双向带动”活动。每年年初召开回乡流动党员座谈会,把外面的好做法、好经验带回来。安徽缘酒集团董事长黄晔、枞阳旭阳金属颜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双单等是近年来流动党员“双向带动”的典型,他们以前在外务工经商,积累了人生第一桶金后,返乡创立企业,回报社会,分别带动150多名和110多名当地劳动力致富。

  探索村企联建,促进村企双赢。随着非公企业的迅猛发展,两类党员----“在企不离村”(工作在企,组织关系在村)和“在企户在村”(工作和组织关系在企,户籍和居住地在村)管理难问题日益凸显。镇党委扮演“红娘”角色,积极探索“村企党建三对接”工作机制,在村企党组织中建立以“组织对接”、“管理对接”、“目标对接”为内容的党建机制,助推村、企“联姻”。具体做法:村企党组织互签一份协议并努力做到:在党员发展上实行共审,无论在哪一方发展,村、企党组织都须征求对方意见,并分别在村、企对发展对象进行“两公示”,接受双重监督。在党员服务上实现共享,党员持“一本通”可以享受村、企党组织双方提供的劳动培训、职业介绍、法律援助、贫困救助等服务。在教育管理上采取共管,对“在企不离村”党员,企业党组织重在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在“一本通”上记录党员参加党内生活的情况,村党组织则具有党内规定的职权。对“在企户在村”党员,村、企党组织之间的职权正好互换。在党员评议上进行共商,建立“双边评议”机制,根据“一本通”记录情况,村、企党组织分别对党员进行民主评议,实行党员评议“双票决”,最后由党员组织关系所在单位综合两家评议结果,给予最终评定。目前,该镇在前河村党支部和朝龙粮油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开展“三对接”试点工作,初步显现出村、企互惠双赢局面。村企党建“三对接”的创新做法已成为我县农组工作中的亮点之一,2009年12月,此条组工信息被中央级媒体-----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采用后,全国各地多级先锋网陆续转载借鉴。 杨志垠周巨龙

稿件来源: 枞阳新闻周刊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