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枞阳农民工吴礼成创三峡典范工程

时间:2010-08-12 07:16:56

  在国家“十一五”重要战略工程溪洛渡电站工地,有一位被农民工称之为“我们的好队长、争创典范工程带头人”的人,他就是中国水电十四局溪洛渡项目部开挖十三队队长、农民工吴礼成。 _

  吴礼成虽是一名普通的农民工,但其一言一行却透着一股对国家工程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激励着他勇于挑战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使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农民工,成为一名精通专业技术的开挖队长,成为一名成绩显著的水电施工基层管理者。

  接触过吴礼成的人都说,吴礼成喜欢钻研技术,工程技术上的许多难题,一到他手里就变得简单,甚至变得生动活泼,仿佛有了灵气一般,这也是与他共同奋战的农民工兄弟最为信服的地方。吴礼成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他能围绕一个目标,把来自四面八方,素不相识的农民工朋友凝聚得像一个人一样,把活干得一次比一次好。

  吴礼成给人最大的印象是工作积极、踏实、胆大心细、不张扬,他做的事情,领导放一百个心。

  不解的长江情结

  今年45岁的吴礼成,老家在安徽安庆市枞阳县金社乡枫冲村。这是一个紧挨着长江边上的一个小山村,生于斯,长于斯的他与生俱来就对长江就有着一种不解的情结。用吴礼成的话来说,他的家乡是一个十年九涝的地方。从小在长江边上长大的他看着和经历的是太多的辛酸!枞阳县历来人多地少,平均每人还不到三分田,而这些丰产田大多地处长江边上低洼的大堤围堰里。长江每年汛期发大水,良田几乎都要被淹没。因而枞阳县是长江边上出了名的贫困县,老百姓的生活全靠国家救济。吴礼成的家更是村里出了名的特困户。为啥?因他家一共是8姊妹,一家老小十几口人,其贫困程度就可想而知了。“我是吃着豆饼和红薯叶长大的……”回忆当年的情景,吴礼成至今仍哽咽在喉。穷则思变。因而吴礼成从小就发奋读书,立志将来一定要努力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但说起容易做起难,吴礼成在家排行老八,父亲47岁才有了他,他是家里最小,也是唯一的男孩,因而父亲视他为掌上明珠,无论家里再穷,都竭力供他读书,希望他今后有个出息,也好光宗耀祖。“每年每家只能分到8斤菜油,一天一个工仅分得一角二分钱,全家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用,几乎都拿来供我读书”。说起往事,吴礼成泪水直往下流。困难能使人穷困潦倒,但也能砺人心志,助其茁壮成长。吴礼成就是这其中的后者。刻苦勤奋的他,果然不负众望。1982年,吴礼成高考取得476分的好成绩,比当年当地的本科录取分数线高出13分,欣喜之余他却犯了愁,他看到长期病重卧床不起的父亲,看到家徒四壁的家,他知道,家里实在是供不起他继续读书了。吴礼成在家躺了三天,经过反复痛苦的思想斗争,最后,抹干泪水,毅然的踏上了打工之路。“我是家里唯一的男子汉,我要挑起这个家的责任。”为了给父亲治病,为了贴补家用。他当过泥瓦匠、做过农用车司机、干过砖窑工、也参加过地方上的一些小型水电施工,无论走到那里他总是脏活、累活抢着干。每月的工资下来,除了留下极少数的生活费外,剩下的他都全部寄回家,因此在打工的伙伴中,吴礼成的勤奋和巴家是出了名的。正是靠着这种勤奋和打拼,后来吴礼成当上了一家砖厂的“小老板”,家庭经济也大为改观。然而2000年,当听说三峡工程要征召大批农民工时,吴礼成二话没说,就毅然卖掉了自己辛辛苦苦创办起来的砖瓦厂,踏上了开往三峡的列车。有人说他傻,“老板”不当,非要去当打工仔,吴礼成的回答很干脆。“三峡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它能消除长江水患,也就根除了家乡的水患,为这我就得去!”

  是三峡培养了我

  2000年初,吴礼成到了三峡,在三峡宜昌国友土石方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当上了一名普通的施工员。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开挖工程中,他在工作上积极肯干、能吃苦、勤奋好学及豁达干练的作风很快得到了领导的赏识,把他提拔为班长。吴礼成果然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当时,为确保大江截流,国友公司在工程上投入的各种挖机就多达70余台,各种大型自卸车110多台。当时公司在现场的管理人员每个班不足10人,其协调组织管理难度可想而知。为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吴礼成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天都在工地不停的奔波,最紧张时甚至连吃饭、睡觉都在工地上,每天24小时连轴转,遇有工友病了、休假或有什么急事的他就主动顶上,哪儿活难干,哪里上不去,他就出现在哪里。有人问他为什么那么拼命。他说:“国家信任我们,把这么重要的活交给我们,我们没理由不干好,过去咱穷怕了,我们没理由不珍惜这份工作”。在吴礼成的带领下,他所在班组,创出了每天开挖运输4万立方米土石方的三峡高产记录。而国友公司仅用一个月半月就完成了原计划要用二个月才能完成的58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开挖运输任务,赢得了三峡工程民营企业“开挖王牌”的美誉。 2003年11月,吴礼成转战有着“劈开长江第四峡”之称的永久船闸工程。有了大江截流的施工经验,吴礼成信心更足了。大家都把他所带班组承担的六闸首工程叫做“骨头”工程。因为该项工程不仅施工难度大,还很难赚到钱。但吴礼成硬是带领他的班组,苦干加巧干,不仅啃下了这块“骨头”,还实现了业主提出的无质量、安全事故的“双零”目标,并创产值7000多万元,在三峡传为佳话。

  由于表现突出,2005年11月,吴礼成提任葛洲坝集团三峡右岸地下引水隧洞开挖队队长。此时,吴礼成感到了肩上的压力。用他的话来说,搞隧洞开挖这对他是“大姑娘上轿头一次”。面对高质量的要求,诸多的技术、管理难题,吴礼成不顾洞内粉尘、高温湿热,每天与员工奋战在施工一线,一身工装是干了又湿,湿了又干,常常是人都快累得散架了,他才勉强回家休息一会儿。他爱人看他太辛苦,于是带着小儿子也来到了三峡,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她。经过几年的锻炼,现如今他的小儿子已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挖机操作手,于是,水电工地又多了一个“水电之家”。

  规程要求引水洞断面平均超挖必须在15厘米以内,直线段没问题,到了转弯段问题就来了。钻机的把手是10厘米,再加上扶钻机的手5厘米。按常规打钻,必然要超出质量要求范围。怎么办?农民工谢海东是位老钻工,吴礼成主动找上门去,虚心向他请教,共同商讨出了将钻机把手去掉,用手直接托住钻机底部打孔的办法,化解了难题。但这样做,非常伤手,为排除其他钻手的为难情绪,吴礼成与谢海东共打一把钻机,上一个班,他身先士卒,与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感动了全队的员工。2006年6月,引水隧洞初战告捷,两院院士、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专家组成员潘家铮在看过他们干过的工程后,惊叹的称赞说:“这工程质量国内罕见!”因而吴礼成所在团队也因而受到上级的多次表彰。当年9月,吴礼成所在团队被葛洲坝集团三峡指挥部授予“安全先进集体”称号,同时获“质量管理先进集体”称号,2006年3月,被三峡总公司建设部授予“最佳诚信单位”称号,2007年2月,吴礼成被葛洲坝集团三峡指挥部评为“安全先进个人”。吴礼成队承建的1号、2号引水洞上弯段两项工程被国务院质量专家组评为“优质样板工程”。此时吴礼成心中的石头终于落地。“是三峡培养了我,没有三峡工程就没有我的今天。”这是吴礼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大实话。

  溪洛渡工程创典范

  2007年1月,吴礼成率队转战金沙江溪洛渡工程,出任水电十四局溪洛渡项目部开挖十三队队长,挑起了更重的担子。担起了右岸地下电站九条引水竖井的开挖重担,该项工程因前期工作面移交滞后等多种原因,工期被整整拖后了一年,但业主提出“最后工期不变”的要求。吴礼成临危受命,面对业主提出的“创西部典范工程与三峡地下厂房相媲美”的高质量目标要求,面对工期紧、任务重及单条井深达104米,危险源多,开挖难度大的重重困难,吴礼成临危不惧,他在总结和借鉴三峡工程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与水电十四局广大技术人员积极探索,结合溪洛渡工程实际,制定了严密的施工计划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一系列缜密的施工组织措施和技术管理方案,并严格组织实施。到溪洛渡后摊子大了,要管的事也多了,但是吴礼成本色未变,作风未变。踏进溪洛渡他依然每天和农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依然每天坚持深入井下与大家一道打钻、出渣。为消除安全隐患,他建立了专职安全员队伍,但依然还是放心不下,每天一到工地,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每台卷扬机,钢缆是否有破损?机械是否正常?运行记录是否完整,每件事他都看得非常仔细。他说,连接深井里作业平台的钢缆和升降设备,是员工的生命线,不能有丝毫的马虎。吴礼成不但工作抓的仔细,对员工的关心和生活更是体贴入微。他爱人在管食堂,他总是对爱人说,伙食上不准赚员工的一分钱。因此,他的队在农民工协作队中,员工的生活费交得最低,但伙食开得最好。农民工小吴得了急性肾结石,一时拿不出住院费。他二话不说,就掏出自己的1800元钱给他交上;员工谢建华远在家乡的父亲住院,需一万元手术费,但小谢工作时间不长,没什么节余,急得吃不下、睡不着。吴礼成立即为他担保,让经理部先为他垫付了这笔款。上面安全、质量、进度奖金发下来,吴礼成一份不扣的发到员工手中。谈到吴礼成,队里的员工无不交口称赞:“吴队没说的,他是我们的好队长”。

  天道酬勤。在吴礼成的带领下,开挖十三队在溪洛渡工程上连创佳绩,仅用18个月就完成了石方洞挖18万立方米,在无任何安全、质量事故的情况下,顺利完成了5条竖井的开挖任务,不仅抢回了工期,并创出了两项优质样板工程,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经济效益在项目部名列前茅。2008年,项目部在由业主组织的考核中取得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环保、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七项第一的优异成绩,并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达到了创建典范工程的阶段性目标。对此项目部干部群众都说,成绩的取得实属不易,吴礼成和他的农民工兄弟们功不可没!

  由于成绩突出,2009年12月,吴礼成光荣地被评为“云南省十佳农民工”,同时被授予“云南省五一劳动奖章”。出席了云南省政府召开的表彰大会。李景寿

稿件来源: 中国水电新闻中心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