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6日,来自枞阳县会宫镇的申请执行人张某在枞阳法院领到了案件的最后一笔赔偿款。随后,她向承办案件的法官提出了请吃饭的愿望。在她看来,这也许是表达谢意的最好方式,然而却被法官婉言谢绝了。离开法院时,张某发自内心地说道:“我们家的顶梁柱虽然倒了,但是法官帮我撑起了这个家!”
张某为什么说出这番话呢?这还需要从头说起。
一场车祸,两个家庭陷入困境
2006年5月24日,对于申请执行人张某一家来说是个灾难性的日子。这天,张某的丈夫余某驾驶小四轮机动车与被执行人杨某驾驶的二轮摩托车交会时,因双方均未紧靠右测行驶,余某又采取了错误的避让措施,结果连人带车翻至道路一侧。后余某经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杨某也在事故中摔倒受了重伤。
余某的家境本来就不富裕,其上面有近八十岁的老母亲,下有还在上学的孩子,余某这一去家庭顿时失去了主心骨,本来四十刚出头的张某因为焦虑骤然显得苍老和疲惫不堪。料理完丈夫后事,张某提起了赔偿诉讼,经法院判决杨某应赔偿其家庭48083.66元。张某便指望拿到这笔赔偿款帮助家庭渡过难关。
然而屋漏偏逢连阴雨。被执行人杨某为治伤也花去了不少钱,妻子又患有心脏病,两个孩子一个上大学,另一个上高中,家庭经济也是捉襟见肘。接到法院的判决,杨某的处境更为艰难。
无力赔付,法官遇到执行难题
案件很快进入了执行程序。但当事人一方是上有老下有小自己又中年丧夫的申请执行人张某,坚决要求法院兑现判决;而另一方是恨不得一块钱瓣作两半花的被执行人杨某,希望法院保障其基本的生存权。面对这样的状况,执行法官也一筹莫展。后来还是法官设法找到了被执行人杨某在县城工作的弟弟,多方做工作后,其弟答应替杨某交纳10000元执行款。之后,执行法官又多次到被执行人杨某的住所执行,要么没有任何效果,要么连杨某的人影都见不到。案件就此搁置下来。
今年春节刚过到,执行法官的办公室同时来了两位不速之客,正是申请执行人张某和被执行人杨某的妻子,两人都让法官评理。杨某的妻子说张某的婆婆和孩子春节期间在她家住了十几天,要求法官想法解决;张某则说其夫去世好几年了,赔偿款仍未到位,自己已经没有能力抚养婆婆和孩子。执行法官一边劝导双方理解各自的处境,另一方面向分管领导汇报了案情,确定下进一步执行的日期。张某经过说服教育,终于答应去杨家接回婆婆和孩子。
穷尽办法,柳暗花明又一村
2010年农历正月十六,分管执行工作的副院长陈文胜、执行局局长李咏梅及执行法官们专程来到会宫镇。其时在该镇分管政法的副书记张颂听取案情介绍后,当即与被执行人杨某所在村的干部取得联系,很快得到了一个信息,被执行人已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是一名老党员、老基层干部,觉悟高,明事理。为此,大家达成共识,要解决案件,得请被执行人老父亲杨老协助支持。
事不宜迟。大家随即赶到杨老住处,开门见山说明了来意。杨老对法院的执行工作非常理解,但同时讲到其子经济困难,希望申请执行人给予适当让步。杨老还表示自己说话算数,如对方同意让步,即使其子不拿钱,他将动员其他子女凑齐赔偿款。下午,经联系申请执行人张某并做其思想工作后,两方达成了和解协议,被执行人当场给付了6000元执行款,并保证今年9月底前付清余下的赔偿款。
2010年9月25日,被执行人杨某依约到法院交付了最后一笔赔偿款,案件顺利执结。第二天,当申请执行人张某接通知来法院领款时,便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周和义张勇)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