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党校校委委员 汪健
4月30日,央视“新闻调查”栏目以“从上海到枞阳”为题,报道了企业普遍存在的用工难题。“用工荒”昭示企业,单纯依靠雇佣廉价劳动力来获取利润的时代逐渐结束,产业必须转型升级或者向人力资源丰富的内地迁移。
用工短缺是我国进入工业化阶段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要通过多方面努力来缓解需求矛盾,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政府层面讲,要加快相关制度改革,为民工进城就业、安居乐业创造条件。比如,加大对拖欠民工工资打击力度,使民工劳有所得,应得尽得;加大职业培训,提高民工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本领;建立用工信息收集、发布和预警机制,使劳务和用工双方能准确及时了解用工需求,便于双方及时接洽。要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平台作用,发布各类用工信息,组织用人单位举办大型招聘会等。去年底,县委政府为了解决客商千仞岗羽绒服饰公司用工难题,专门成立招工领导小组,发挥各乡镇平台作用,加大宣传,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要放宽户籍限制,落实农民工在医疗、养老、工伤以及子女就学等方面享有城镇就业者同等待遇,解决民工住房问题,促进农民进城定居。
从企业层面讲,首先是转变企业的经营模式,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现在,大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无技术优势,产品无价值优势,靠低价获取市场和利润。在用工环境改变后,企业要生存必须在经营模式转变上下功夫。改变传统的企业利润来源,原来企业的利润来自于员工的加班费、社会保险费、福利费而不是企业的产品价值,技术创新。同时,要改变低价、同质化竞争。在产品研发、技术创新上、管理创新上下功夫,从传统的作坊向现代企业运营与管理转变。
其次,增加员工薪酬,提高待遇。企业应建立并不断完善工资合理增长的长效机制及协商机制。
第三,尊重员工,注重人才培养。发生的用工荒,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市场订单的变化更容易盲目裁员,一旦需要扩大生产,又因为缺乏人力储备而措手不及。企业发展要有长远目光,舍得花“本钱”培训和留住人才--包括熟练工和农民工。必须视人力为资源,建立起真正尊重员工的企业文化,重视员工的思想与价值,而不要把他们简单的当做劳动力。要建立员工职业技能培养体系、建立员工奖励提升体系,建立企业薪酬福利体系。总之,让员工有归属感,成就感,企业要用心留人,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员工分流失,增加企业的人才吸引力。
第四,要重视整合中小企业资源。“用工荒”也给我们欠发达地区企业一个信号,劳动密集型产业升级与转型势在必行。企业必须提升装备水平,改变手工作业。而小作坊的退出,将造就企业间兼并重组和大型制造业的出现。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