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

枞阳在线网站 | 枞阳融媒体中心 主办

设为首页

简体 | 手机站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枞阳 >正文

王志毅:抢抓机遇承接转移

时间:2011-05-16 08:26:02

  县委讲师组组长 王志毅

  看罢央视新闻调查“从上海到枞阳”,作为一个枞阳人,很自然的就会兴奋;作为一名理论工作者,很自然的就有了一个信念:枞阳加速崛起的机遇来了。

  机遇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发展资源。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只属于戮力前行的斗士。赢得机遇关键要靠一个“先”字,捷足先登、先声夺人,一个“先”字使一切都变得主动。在很多情况下,发展缺少的不是机遇,而是缺乏浓厚的机遇意识和争先意识。抢占先机,还表现为把握和用好机遇的能力,特别是能否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大有作为,打好时间差、空间差、信息差和制度差。昆山能够在强手林立的竞争大潮中脱颖而出,勇摘全国百强县桂冠,在于他们能够抓住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三次机遇,实现了由农到工、由内到外、由低到高的三次转变。昆山以其醒得早、走得快、干得实的胆识诠释着抢抓机遇的现实路径。

  我说枞阳的机遇来了,至少有四个方面的理由:一是产业转移是全球化的重要特征。二是东部沿海地区受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资源环境压力明显加大、周边国家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迫切需要加快经济转型,推动结构升级,促进产业转移。三是进入国家层面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出台。四是枞阳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枞阳的比较优势大概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泛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与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连、人缘相亲、文化相近,经济联系非常紧密;经济互补性强。其次是长三角产业发展共生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沿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对外扩张带动发展的纽带。再次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东向发展意愿。目前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形成这样一个共识:“谁能更好地接轨上海,谁就能率先崛起”。“从上海到枞阳”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一个启示,我们能否本着主动承接、优化升级的原则,在纺织产业上与上海分工合作,错位发展。

  错位发展的含义在于充分考虑到自然基础的差异、地理区位的差异、发展阶段的差异和生态条件的差异,扬长避短、敢于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如苏州为自己制定了“错位发展”的产业政策,自觉地接受上海的辐射,转而向制造业和加工工业基地的方向迈进。按照当地领导的话就是,“上海做的,苏州就不做;而苏州要做的,是上海不想做的”。苏州在制订产业规划时,正是这样遵循了与上海错位经营、配套服务的思路。枞阳呢?我以为可以效仿苏州、无锡,在纺织产业上突破,重点打造纺织园区,与上海实现错位发展。那么,到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别人也可以去这样做。这就涉及到机遇抢抓的问题了,必须明确在同样的条件下,我们该怎么干。按照枞阳的实际,我们必须在纺织工业园区加强加工业基地建设,进行产业聚集。否则上海的纺织待转企业不一定非得就到枞阳。

  如果枞阳能够通过项目带动战略,在纺织园区形成产业聚集,建成中国纺织品生产基地,形成以终端消费品为主,融棉纺、化纺、印染、面料、服装于一体的产业链。那么就不仅仅是“从上海到枞阳”,而是“从四海到枞阳”了。届时,只要人们一提起纺织制造,自然的就会想到枞阳。

  如何才能抓住机遇,推进产业聚集呢。我以为首先必须夯实承接平台,就是要建设产业承接集中区,推进现有园区拓展升级,并不断创新园区合作共建机制。着力在规划实施、开发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科技孵化、信息交流等方面制定优惠政策,尝试在GDP统计、税收分成、环境容量等方面,建立共享机制,打牢承接支撑。其次创新承接方式,主动参与发达地区组织的产业转移活动,对意向转移的企业实行点对点对接和定向合作。推进科学承接,按照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原则,围绕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承接发达地区上下游产品配套生产,着力形成优势产业和规模经济。再次优化承接环境,通过优化政策环境、融资环境、政务环境、社会环境,加快承接步伐,尽快形成抢滩效应。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我们期待着枞阳的纺织园区建设能够抓住机遇,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转移的桥头堡,最终形成纺织产业的聚集,实现枞阳率先崛起的奋斗目标。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编辑: 王章志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律师声明 | 广告服务 | 举报纠错

枞阳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皖ICP备07502865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4120200050 皖网宣备090007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3408230200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