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在线消息 为适应县城总体发展规划,完善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化水平,顺应人民群众渴望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强烈愿望。根据《枞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已经出台的《枞阳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以及《枞阳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历经三个多月的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县人大县政协及县城区居委会和城区中小学意见,近日,县政府正式批转了县教育局提出的《枞阳县“十二五”城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实施意见》。
“十一五”期间,伴随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县城成倍扩展,学生数成倍增长。与此同时,县城区办学布局不协调问题也日益凸现:一是城区学校班额普遍过大。省市示范高中班额严重超标,枞阳二中班均学生数达71.3人;枞阳小学、城关小学、石岭小学班均学生数分别达78.2人,79.6人,67.7人;二是条件普遍简陋:与兄弟县相比,县城区没有一所上规模上档次学校,特别是初中小学,尤其是枞阳二中和城关小学,场地狭小,音体美设施匮乏,正常教育教学难以施展。三是格局普遍不清:枞阳中学与县教育局机关相间,影响学校的安全封闭管理;职教中心与特教学校相持,阻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拓展空间;县示范幼儿园与城关小学、枞阳二中相倚,制约各自发展与壮大。
“十一五”末,县委县政府面对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果断决策,投入1.9亿元,启动了枞阳中学移址新建工程,为实现教育大县向教育强县跨越,优化城区办学布局,提升枞阳教育品位,奠定了坚实良好的基础。本着“控制数量、增大容量、提高质量”的前提要求,按照“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先迁后建、先易后难,规范管理”的整体原则,配合县城东进北扩发展需要,结合教育民生工程建设投入,县委县政府批转的城区学校布局调整意见规划到2015年。从2011年9月开始,逐步完成枞阳中学搬迁新校区、枞阳二中迁入枞中原校区、城关小学迁入二中以及旗山小学、新旗小学、连湖小学、宏实中学整体工程建设任务;同年12月底,完成蒲洲小学、特教学校基本建设任务;并谋划县职教中心移址新建工作,规划建设县示范幼儿园和枞阳艺术高中建设目标。2012年9月,在完成枞阳三中扩建工程的基础上,筹建县示范幼儿园、金山小学、长河小学和下枞阳幼儿园。到2013年,完成县示范幼儿园、枞阳艺术高中、旗山幼儿园、金山幼儿园、龙窝小学的改扩建工程。2014年,启动长河幼儿园、莲湖幼儿园新建工作,另外完成2所民办幼儿园建设任务。到2015年,县城区各类高中达到6所,初中3所,小学13所,幼儿园13所,特教学校1所,并完成城区各级各类学校配套附属设施建设,全面优化育人环境,绿化美化亮化校园,从而实现县城区布局调整整体目标。
县城区办学布局调整,事关全县百万群众切身利益,是枞阳教育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根本和前提,社会关注度高,资金投入较大。许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征求意见时认为:城区布局调整规划是枞阳几代教育人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枞阳老百姓多少年的热切期盼。如今,在本届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教育局坚持不懈,多方协调,努力付诸实施。启动这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意义深远,必须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目标如期实现。县政府在出台的实施意见中已明确表示,要成立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要求国土、财政、计划、人社和枞阳镇有关部门通力协作,明确各自责任,形成合力,扎实推进。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代表委员们还希望全县广大学生家长以大局为重,以枞阳教育优质发展为重,充分理解和支持加快城区布局调整的必要性、紧迫感,克服安于现状、本位主义、求稳怕乱等消极无为思想,理解和支持县委政府的正确决策。同时也希望财政、教育部门合理测算资金需求,确保资金投入及时足额到位,要争取国家和省级中小学建设项目和专项经费,依法盘活城区撤并调整学校闲置校产、地产,变现资金全部用于城区学校建设发展;要以城区布局调整为契机,制定城区学校教职工队伍配备标准和管理办法,有效调整配置城区学校师资,促进教师的合理流动,实现城区教育的公平发展;要强化校园规划,在实施城区布局调整进程中,城区所有调整置换学校校园规划要按规范化学校要求进行总体设计,力争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建筑特色鲜明,整体布局和谐,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优美的育人环境,在全市打造一流的城区亮点示范学校。(王光佐)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王章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