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安徽枞阳人,2003年12月入伍,现任兰州军区某部汽车连副连长。入伍来,多次出色完成各种演习保障、施工、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为部队和支援西部大开发做出了突出贡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和战士们的拥护。
高中毕业后,为圆梦儿时的梦想和减轻家里的负担,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号召——好男儿,当兵去!旁人却笑我说:“一个农村孩子,家那么穷,又没上过大学,想当军官真是笑话”。2003年12月,火车载着当军官的梦想,他驶入了河西走廊——甘肃北部武威的一座军营。大西北的天气,风寒地冻,新兵连的训练都是在零下二十多度的环境下进行的,吐一口唾沫,马上都成了冰凌。“一定要挺过去!为了我的军官梦。”就这样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在新兵连结业时,他以各项训练课目全部优秀的成绩结束了新兵的生活,下到老兵连,被分到全旅最苦的摩托化步兵连,开始了真正的军人生活,没多久就当上连队的文书兼军械员。2004年8月,因工作需要调入某团地爆连,王春依旧训练学习两不懈怠,在年底还受到了连嘉奖。在2005年全军院校统考中取得了单位第一名的好成绩,被南京解放军理工大学工程兵工程学院道路桥梁与渡河濒海工程专业录取。毕业之后,他又回到了培养他的老连队。
入伍9年来,王春先后参加了华山山脉灭火、罗夫河决堤抢险、华山黄甫峪山体滑坡抢险等多项抢险救灾任务。2010年7、8月份,部队到一地驻训演习,根据团里安排王春负责机关保障排的留守工作,留守期间,驻地华阴地区连降大到暴雨,先后出现罗夫河决堤、华山黄甫峪公路山体滑坡等险情,王春沉着处置各种险情,出色完成了抢险救灾任务,受到军地领导的高度赞扬和人民群众的好评。7月24日,罗夫河决堤,在罗夫河决堤抢险中,王春和战士们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脖子和胳膊晒掉了皮,眼睛熬得红肿,嘴唇干裂,全然顾不上,坚持在一线抢险救灾,严防死守,跟着大家历经3个昼夜成功封堵决口。这边刚完成任务还没来得及休息,那边又出现了新情况。8月24日,华山黄甫峪段公路发生山体滑坡。灾情就是命令。王春冒着可能再次发生滑坡的危险,带领3名战士攀爬近六七十度陡峭的石壁,对滑坡体进行现地勘察、测量,仔细研究地形、地质和地貌,回到部队连夜翻阅专业书籍,打电话向学校教员请教,设计了三套爆破预案,确保万无一失。由于连续长时间在危险环境中作业,过度劳累,王春患上了重感冒,几次差点晕倒在现场,但他坚持和大家一起历时11天排除了险情,恢复了华山风景区的正常秩序,受到华阴市政府、华山名胜风景区管委会的高度赞誉,还受到了中央七套陕西等电视台和媒体的采访。
“打铁还得自身硬”,王春深深的知道作为一个带兵人,就自己的现在的素质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训练场上,无论是早晨,还是晚上都有他的身影。周末,别人休息,他在学习专业知识,去年他写了两篇优秀的论文。今年四月份,兰州军区联勤部组织“提高九种能力集训”,要组织实兵演练,他被抽过去负责炸点显示,在兰州的近一个月的日子里,他每天早晨都起来最早,仔细勘察现地,精心设计预案,组织试爆实验,细心铺设线路,所负责的十一次近一千个炸点全部按时按质爆破成功,没有出现任何细小事故。在开师级以上领导总结会上,他应邀作为唯一的一个副连职干部出席,领导会上还特意表扬王春,联勤部领导还特地发函打电话要求表扬他,给他立功受奖。
他深深的体会到,只凭自身的素质过硬是不够作为一个优秀的带兵人的,能否带出一个过硬的集体,才能体现出一线带兵人的真正素质。平时在工作之余,他能向领导和老士官学习带兵之道,同时他还从军网上、书本上搜集了大量的带兵经验,通过自己的努力,王春在新兵连排长的岗位上,带出了一批过硬的战士,我排在全团组织的所有新兵九项考核中取得了五项第一,四项第二的好成绩。
在从军的几年里,他先后受到各级各类嘉奖十余次,连续四年被评为优秀学员,多次受到表扬,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部队的培养,更凝聚着亲人的无限理解和支持,他的从军之路是洒满汗水的路,但他无悔,因为他有这一身绿色的军装。在这条绿色的路上,他并没有满足,他要再次扬起前进的风帆畅游在部队这广阔的舞台,去翱翔,去拼搏,为国防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本站记者、本站特约记者)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