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记者来到白湖乡龙井村的一片田野,放眼望去,金黄的稻子宛如一面面金黄的绸缎,近看一颗颗稻粒饱满低垂等待着收割,广袤的田野里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见到我们,枞阳县食为天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白湖乡农技站站长程岩赶忙把一车化肥停下来,领我们来到公塥村的另一片田野里,大老远的,成熟的稻香扑面而来,收割机正在稻田里往来穿梭收割,拖拉机装满了稻包运往附近的大米加工厂。
2010年底,白湖乡农技站站长程岩联合8户农民共10个股东,成立枞阳县食为天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通过上门签合同的方式,一次性承包了白湖乡小岭、杨岭等村300户农户共650亩的水田,首轮承包期为5年,每亩租金250元。食为天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投资10多万元,购置了东方红大型拖拉机,久保田插秧机与收割机,农药机器与抽水机械等,水稻生产实行全程机械化种植,程岩充分发挥自己掌握的农业科技种田技术,负责合作社种田基地的水稻生产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机械操作等,通过土地规模种植效应,科学种田,程岩说:“今年年成好,风调雨顺,粮食产量增产增收,与往年相比每亩增收50斤以上,每亩产量达到1300斤,今年合作社共收粮420吨。”
眼看粮食产量是上去了,今年的粮价却下跌了,目前他们种植的“澄糯218”和“太湖糯”价位在105元,与去年相比每百斤跌了40-50元,而今年农资成本又增加了。增产不增收,目前这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又一难题,他们是如何破解的呢?程岩微笑着说:“幸亏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我们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一品牌在网上发布消息,寻找市场自谋销路,在网上成功找到了买家。”接着,程岩又带我们来到枞阳白湖兴隆米业,这是一家大米加工厂,市级农业化龙头企业,工人们正在把一包包加工好的大米搬运到一辆辆重型货车上,原来,他们把稻子加工成大米,以网络为媒,由货车运往火车站,然后通过货车皮,运往重庆一大型酒厂,仅26日、27日两天就连发120吨,剩下的300吨由于该厂签订了销售合同,只等收割加工完毕,相比卖稻亏本,换个思路和销路,这样每亩还有300-400元的利润。(王长学徐连祥)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
|
编辑: 木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