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蜜海下派到陈瑶湖镇普济村任职一年多来,紧紧围绕改善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研究制订了选派两年工作规划,为普济村理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发展路子。
建章立制强本固基
为了创建“五个好”党组织,按照党建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抓好以党务、村务和财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作用,狠抓党员经常性教育,利用党员电教远程设备每月集体学习一次,对参会党员实行签到制,确保党支部活动正常开展。同时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村党总支96名党员,根据个人特长和能力大小,有49名党员作出承诺,并在党务公开栏公示。针对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优先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突出问题。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按照“进口要严,出口要畅,中间管理要加强”的原则,切实做好普济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发展。一年来共接受入党积极分子5人,发展新党员5人。抓制度建设,确保村级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普济村合并后,为了便于大村管理,确保村里各项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研究出台了一整套健全的村级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杜绝了重大决策乱拍板、处理问题乱表态、资金使用乱开支现象的发生。
集思广益强村富民
发展经济必须因地制宜地制订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他通过深入摸底,搞清了普济村历史债务负担沉重,沙池排水费、水泥路硬化工程款等债务28万元,以及村集体经济增收缓慢,村民科技种田观念落后,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影响农民增收等问题。
面对这种局面,他和村总支两委一班人集思广益,理清了发展思路。一是积极引导农民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根据市场行情,调整水稻种植,依托3500亩中高产田,种植优质水稻太湖糯,推广冬小麦种植面积2800亩,预计产值300万元。二是加大技术培训力度,正确引导本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联系在外创业的普济籍老板,以老乡带老乡等形式,有序转移村剩余劳动力,年增加劳务收入1260万元。三是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为农业生产服务。村党总支部加大支持粮食加工企业发展的力度,全面推广粮食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公司+农户”模式,整合了全村8家粮食加工企业,成立了以周小五为法人代表的普济村米业公司,实现统一品牌、统一价格、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目前,该村粮食产业年营销产值达90万元。
多方争取“普济”民生
为深入了解民情,切实解决群众所需,吴蜜海坚持定期走访,了解民情。普济村河潮二队村民谢富民体弱多病,家庭贫困,无一技之长,只能靠几亩薄地维持营生,生活过得较为清苦;河潮三队的刘桂芝是先天性聋哑疾病患者,从未出外,家庭经济收入微薄,多年来身体不适,现实状况甚是不佳。走访中得知上述两人的现实状况后,吴蜜海经常与他们谈心交流,利用在枞阳人脉资源广的优势,义务为他们办理慢性病卡,做病历,报医疗费,办理残疾人二代证。当两人从吴蜜海手中拿到医保补助金和证件时,多次紧握他的手向他表示感谢。
去年6月,村部建起来了,但室内空空荡荡,所需桌椅无钱购买。吴蜜海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他利用节假日回城的机会,四处争取,经过不懈努力,心系基层的县国土资源局向普济村伸出了援助之手,40余套价值2万多元的桌椅运到普济村,解决了党员活动室和计生服务室硬件配置的困难。此外,在他的积极争取下,县计生服务站将一台依维柯面包车无偿送给普济村,有效地解决了村干部平时工作和出差的交通工具问题。
两年来,吴蜜海共争取资金160多万元,其中用于建村村通水泥路18万元,村部建设28.68万元,民生工程13万元,计划生育服务室10万元,利用财政帮扶资金15万元创建了蛋鸭养殖基地,帮扶贫困学生和困难户2万元,5万元用于整修环村公路,其中个人捐款5000元,并成功申报基本农田整治项目,由县水利局统一组织施工,现已基本竣工,极大改善了普济村水利设施落后的状况。 黄达奇
稿件来源: 枞阳在线——枞阳新闻周刊
|
编辑: 木子
|